面对可能在19日被禁的TikTok,美国网民们提前为自己找到了线上的“安身之处”并自称“TikTok难民”。
“我怎么刷到了那么多英文帖子?”这是近日不少小红书用户的疑问。
1月13日,中国应用软件“小红书”(英文名RedNote)的下载量飙升至苹果美区应用商店免费榜的首位。探究原因,是面对19日可能被禁的TikTok,美国网民们提前为自己找到了线上的“安身之处”并自称“TikTok难民”。
针对突如其来的外国朋友,中国网友虽然有些意外,但很快,中美网友在小红书上就交起了朋友,他们用中文和英语进行了大量交流,他们聊了些什么?
语言不通?不是事儿!
打开小红书充满中文元素的界面,美国用户似乎毫无“水土不服”感。他们借助翻译工具打破语言壁垒,自如地进行自我介绍、点评时尚穿搭、分享视频。还表示希望学习中文,和大家交朋友。更有网友已经给自己起好了中文名,“我的中文名是‘秀娜’,也就是‘Seona’,意思是‘美丽和优雅’。”
▲小红书搜索“TikTok refugee”截图(图片来自网络)
另一边,中国网友们也开启了造梗狂欢模式。有网友说,早上Chinese玩小红书,晚上American用小红书,互不打扰,妥妥“早C晚A”。当外国网友说“打扰了”,中国网友则幽默地回答说:没事的,不打扰,我们两班倒。当外国网友说“想看中国帅哥”,中国网友立刻热情地介绍起了全中国都爱的那个男人——财神。当“TikTok难民”表示想学中文时,中国网友又真诚地留言: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也许,这些“兼容并包”的幽默松弛背后,恰恰展现了属于中国人的自信。
想交朋友,先交“猫税”
除了互相问候,中美网友还共同上演了“晒猫”PK。“TikTok难民”在发布自我介绍时,会同时晒出自家可爱的猫咪。众多中国网友自当不甘落后,也纷纷晒出自家的猫咪作为回应。有中国网友直接向美国网友发问:“你养猫吗?快让我们看看!”然后被发问的美国网友,就会亮出自家猫咪的萌照。这种以猫咪照片作为交流“入场券”的行为,被趣称为“交猫税(pay cat tax)”。截至北京时间1月14日晚9时,话题#cattax(猫税)已有超过3000篇笔记、浏览量超过170万、讨论量超过5万。
▲截图来自网络
不仅如此,双方网友还晒出了各自的其他宠物,包括:狗、马、小老鼠……也有中国网友“皮”一下,晒出一张“大熊猫吃火锅”的P图,然后说道,“你好,美国朋友,这是我的宠物,介绍给你们,交个朋友。”
现成“外教” 在线辅导
大量“TikTok难民”的涌入,也解锁了小红书“英语角”这一新功能。无论是希望学习中文的外国用户,还是想提升英语水平的中国用户,都有机会在这里找到“语言搭子”。
▲截图来自网络
一部分中国网友发布了自己的英语作业,然后请美国网友帮忙解答语法题、阅读理解题、完形填空题等题目。而美国网友也十分热心,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面对不确定的题目,有的美国网友还礼貌地用中文回复:“对不起,我不知道。”更有热心的美国网友主动站出来说:“我愿意帮助任何人完成他们的英语作业。”有网友感慨道:“自己当年是没有这个条件,否则雅思能多考0.5分”。
有趣的是,还有美国网友对其他美国网友做题的准确性表示了质疑:“我真不敢相信,你们中的一些人竟然帮助中国网友在小红书做英语作业,而且还做错了。”有美国网友对此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很多美国人说的是口语化的英语”“中国学生学习的是英式英语的语法”。
▲截图来自网络
当然,也有求知若渴的美国网友,也回敬了自己的中文作业,并附文“有人能帮我在中文作业上写拼音吗?”除了正经教学外,还有热情的中国人开始教学中国的网络热梗,整个平台仿佛变成了一场盛大的“网络文化”交流盛宴。
这波“迁徙潮”为何而起?
去年,美国国会通过了TikTok强迫出售令(简称禁令),要求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必须在1月19日之前剥离其美国业务,否则TikTok将在美国被全面禁止。随着这一最后期限迫近,众多担忧TikTok被禁的美国用户开始急切地寻找替代平台。
▲截图来自网络
此前,小红书在国际上因“听劝”风潮而出圈,不少海外用户早已对其有所了解。当时,有外国人通过小红书发布自己的照片,向中国网友寻求改造建议,这些都给小红书如今的走红做了铺垫。
在美国本土拥有众多知名社交软件的情况下,为何最终脱颖而出的是小红书?目前,在美国区的苹果应用商店免费APP下载榜上,小红书依然稳居榜首,而Meta旗下的社交媒体平台“线索”(Threads)仅排名第五,Instagram更是跌至第十一位。
有分析指出,Meta曾出于竞争考虑主张封杀TikTok,这一举动引发了众多TikTok美国用户的不满和抵触情绪,导致他们不愿选择Instagram作为替代平台。部分TikTok美国用户表示,他们加入这款带有“中国基因”的媒体应用,是为了表达对TikTok禁令的抗议。因此,这场“迁徙潮”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种戏谑式的抗议手段。
不论是何原因,即便相隔万里,语言不通,我们至少还可以互相发一发猫猫……当然,也祝福小红书,能接住这波泼天的海外流量。(完)
综合中新网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