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兄弟!交出你的“下饭神剧”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1742465313092

《甄嬛传》《武林外传》等国产佳作在国内拥有庞大的观众群体,《老友记》《生活大爆炸》等欧美经典剧集,也是众多观众心中无可替代的“下饭神剧”。

“嘿,兄弟!我们好久不见你在哪里?嘿,朋友!如果真的是你请打招呼……”

2025年刚刚过去三个月,《武林外传》的“腐竹”(该剧粉丝的代称)们已经期待起2026年了。因为这部陪伴无数“90后”度过青春岁月的“电子榨菜”,即将迎来它的二十周年播出纪念。

同样作为“榨菜”级别的经典之作不在少数,诸如《甄嬛传》《知否知否》等国产佳作在国内拥有庞大的观众群体,就连《老友记》《生活大爆炸》等欧美经典剧集,也跨越国界,深受全球观众的喜爱,这些年代感十足的经典剧目,至今仍是众多观众心中无可替代的“下饭神剧”。

“嘿,兄弟!好久不见你在哪里?”

前不久,《武林外传》官方宣布,计划在明年推出升级纪念版,改进包括画质修复、BGM调整、推出单独的音频以及发布更多幕后花絮等。团队还透露正在筹备同类题材的情景剧,形式上更倾向于当下流行的短剧。

时光荏苒,影视圈新作频现,短视频的兴起更是重塑了观众的观赏习惯。然而,《武林外传》在观众心中的地位依旧无可替代,其影响力跨越时空,成为难以寻觅的“精神食粮”。

回溯往昔,《武林外传》于2005年开机拍摄,2006年1月2日登陆CCTV8首播。初时,其收视率仅为1.95%,一度面临撤档危机。所幸,凭借其独特的魅力,这部作品迅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最终避免了被埋没的命运。

        ▲图片来源:《武林外传》视频截图

起初,《武林外传》计划拍摄40集,但随着剧情的深入和观众的热情反馈,剧集数量最终翻倍至80集。这一过程中,剧本创作与拍摄工作时常需要同步推进,甚至出现了拍摄前一天剧本仍未完成的紧张情况。剧中第77集出现的角色“谢步东”(谐音“写不动”),正是编剧团队对这一创作困境的巧妙自嘲。

《武林外传》中不乏令“腐竹”们津津乐道的经典桥段。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令人捧腹的喜剧,更是承载着无数人青春记忆的宝贵财富。豆瓣小组“武林外传十级学者”汇聚了近7万名忠实粉丝,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能对剧中主要角色的经典台词信手拈来,展现了这部作品的深厚底蕴。

这部剧之所以能够在观众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关键在于其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它虽非高度类型化的作品,却凭借独特的风格自成一派,对观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喜剧的外壳下,它巧妙地穿插了辛辣的讽刺,通过古装人物的演绎,传达出前卫的思想观念。这些微妙的对比,使得《武林外传》超越了时代的束缚,成为了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文化现象。

“甄学家”遍布海内外

在国内影视领域,能够维持十年以上热度且持续引发观众挖掘与分析热情的剧集屈指可数。除了先前提及的《武林外传》外,在当下众多新剧难以入眼、老剧重看又觉无味的背景下,《甄嬛传》宛如一股清流,成为了众多观众心中的“保底之选”,一个永远不会让人失望的“电子榨菜”。它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更跨越国界,在海外同样收获了一大批粉丝。

《甄嬛传》的爱好者们自称为“甄学家”,在难以找到替代品的情况下,他们开始以“显微镜看剧”的方式,对剧情进行深度剖析。由此衍生的内容,即便在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中,也依然能够持续引发流量热潮。十多年来,网络热梗更迭不断,但《甄嬛传》的身影似乎从未缺席。

        ▲截图来自《甄嬛传》

该剧在国内播出时,曾创下收视奇迹,并因此吸引了Netflix的注意,成功将其版权收入囊中。这也标志着中国拍摄的电视剧首次在美国主流媒体平台上以付费形式播出。在Youtube上,《甄嬛传》的播放量已突破2.8亿次,评论区更是成为了“甄学家”们的聚集地。他们或科普清朝历史,或探讨角色性格,或遗憾于甄嬛短暂的爱情,热闹非凡。

在各大主流网站中,《甄嬛传》的评分居高不下,足见其在国内的影响力。在海外,尽管外国观众对清朝十二帝王可能不甚了解,但提到“果郡王”,许多人却会立刻兴奋起来。那句“那年杏花微雨,你说你是果郡王,也许一开始便就是错的”早已成为经典台词,而“果郡王之死”的桥段更是频频被用作二次创作。这位为甄嬛付出所有,最终却倒在爱人身边的“清宫男神”,成为了许多外国观众心中的“意难平”。

在某档国内综艺节目中,一位老外谈及《甄嬛传》时,更是如数家珍,从台词到剧情,从服装到历史,无一不精通。就连温太医送甄嬛的礼物、甄嬛敬酒的手势这些细枝末节,都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中。

在《甄嬛传》这样的现象级作品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优秀剧集开始走向海外,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琅琊榜》《楚乔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作品,不仅让外国观众“追剧中毒”,更吸引了一大批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充满兴趣的粉丝。他们开始主动学习普通话和粤语,试图更深入地了解剧中的时代背景和传统文化,这无疑为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增添了新的动力。

“洋榨菜”也香

当然,众多海外电视剧已然成为了国内观众不可或缺的“电子榨菜”。

两年前,国内流媒体平台爱奇艺等4个平台共同上线了电视剧《老友记》。

该剧自1994年首播,至2004年圆满落幕,十年间,剧中六位看似无忧无虑的纽约客,以其独特的魅力,陪伴了无数观众的青春岁月。对于国内首批接触《老友记》的观众而言,大多是在大学期间与之结缘。彼时,英语学习在国内高校中蔚然成风,与严肃的新闻广播相比,《老友记》这部寓教于乐的情景喜剧,凭借其幽默风趣的情节和贴近生活的对话,更受学生们的青睐。

尽管从严格意义上讲,《老友记》并非学习英语口语的最佳范本,但这并未阻碍《老友记》以英语学习为契机,在高校中掀起一股热潮。

        ▲2023年3月27日,北京国贸商城华纳兄弟影业100周年亚洲首展的《老友记》主题展区局部还原了电视剧中的咖啡馆经典场景。(图片来自中新社)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被《老友记》所吸引。当时,许多高校的影视库中,都能找到《老友记》的身影,它俨然已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

在豆瓣这一“知识青年聚集地”,美剧评分榜上,《老友记》以9.6分的高分傲视群雄,而评分人数最多的则是《生活大爆炸》,超过17万人为其打出了9.4分的高分。这两部剧之所以备受推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们接地气的轻喜剧风格,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狗血的一波三折,只有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生活大爆炸》中的“谢耳朵”这一笨手笨脚的书呆子形象,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一份《中国宅男宅女研究报告》指出,2005至2007年间,《生活大爆炸》诞生的三年里,内地15至35岁之间的“宅人”数量持续攀升,且80%的“宅人”为29岁以下的独生子女,他们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购买能力以及舆论影响力。这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生活大爆炸》在中国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各位最爱的“电子榨菜”是那部剧呢?(完)

参考中新网、参考消息网、《三联生活周刊》等

责任编辑:唯佳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