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苦练的“浪里白条”,只是疍家娃的必修课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1742808525282

“祖宗漂流到海南,各种条件都困难,茅草盖顶住水棚,旧时人叫疍家人……”当地人用一首南海渔歌,记录了疍家人独特的生活。

3月22日,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赤岭村一名10岁男孩经过一昼夜漂流,在30公里外的三亚海域被救起,成为网络热点事件。

小孩哥被当地网友认出是“赤岭阿亮”,他的经历和事后淡定的表现,让不少网友对他产生了兴趣,而村里的老邻居梁先生对此则较为淡定。梁先生称,他们都是疍家人,水性较好,以前吃住都在船上,现在已上岸生活,主要从事捕鱼、养殖等工作。

那么,究竟什么是疍家人?小孩哥为何能在海上漂流一天一夜,仍旧泰然自若呢?

  ▲海南疍家博物馆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图片来自中新社)

神秘的“海上吉普赛人”

“祖宗漂流到海南,各种条件都困难,茅草盖顶住水棚,旧时人叫疍家人……”当地人用一首南海渔歌,记录了疍家人独特的生活。

疍家,是一个视水为陆、以舟为室、浮游江海的群体,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沿海和江河湖口地带,他们也被称作“海上吉普赛人”。疍家人特殊的生产、生活环境,形成了迥异于陆上居民的水上社会。尤其是在海南,一代代疍家人根植南海、繁衍生息。他们捕鱼采珠,衣食节庆、语言歌谣、习俗信仰等都彰显着独具特色的疍家文化。

史料记载,海南三亚一带的疍家人在明清时期已经存在。他们从中国大陆自北朝南浮舟而来,正如《祖宗漂流到海南》一曲所言,到海南时“茅草盖顶住水棚”,长期在南海取食、与风浪搏斗,险恶的生存环境和独特谋生手段,使得当地疍家人在语言习惯、生活风俗等方面颇具特色。

2023年9月,致力于收藏、记录与传播疍家人的人文与历史的正式开馆。“80后”讲解员冯冰,是土生土长的陵水疍家人,她的童年时光,依水而居,舟楫为家,在荡漾的碧波上长大。船就是屋,屋就是船,对冯冰一家而言,一艘船的功能早已超出交通工具和生产工具的范畴,更承载着温暖的记忆。

她回忆道,10岁之前,她和家人生活在渔船上,在船上捕捞,跟着船运货。10年的海上生活,在冯冰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随后这些年,她慢慢意识到,疍家文化不仅是自己家族的记忆,更是海南乃至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俯瞰海南疍家博物馆。(无人机照片)(图片来自中新社)

疍家渔歌:神奇的海上“咖啡因”

“无风驶船帆角底,丢底麻篮等夫归,行开海边请只艇仔,摇开大船格勒底,个个行前无个系……”这首疍歌讲述了一个关于“下南洋”的心酸故事:一位妇人看到大船从南洋返回,划着小艇靠前问,为什么自己丈夫同船去没有同船归。

疍歌是疍家人通常用粤语演唱的民歌,一般被称作疍家渔歌或咸水歌,2021年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今年85岁的张发结是疍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从小随父辈出海打鱼,口口相传学会了疍歌。人力、风力驱动渔船的年代,在广袤南海里唱歌,不仅可以缓解生活工作的单调苦闷,还有实际作用,“防止开船时打瞌睡,有时候大家你来我往对歌,可以一直唱到天亮”。

已有的研究显示,疍家人带着疍歌由广东中山、江门(新会)等地散发,东南至福建沿海,西南到广西的北海一带,再往南就沿着雷州半岛,流传至海口、陵水、三亚等地。

“疍歌的旋律中,有不少接近西方歌剧里的宣叙调,歌词从日常生活到时政风云,包罗万象。”三亚学院音乐学院教授郭建民对疍歌开展过多个项目的研究,他认为疍歌是鲜活灵动的文化载体,反映了疍家人艰苦曲折的迁徙史,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人的海洋文明史。

  ▲游客在海南疍家博物馆参观展出的疍家美食。(图片来自中新社)

意大利摄影师追寻陵水疍家足迹

陵水疍家渔排以“依水而居,舟楫为家,靠岸成村,以渔为生”的独特风情,吸引了来自意大利的摄影师法比奥·诺达里(Fabio Nodari)到此。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木板搭起纵横交错的网格,格子上的铁皮木屋一户连着一户,船只穿梭其间,透过无人机的视角俯瞰400多户渔排星罗棋布,形成一道壮观又独特的风景。

“作为摄影师,我走过中国很多地方,见识过很多形态各异、各具风格的村落,但疍家渔排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特别的海上渔家,也是个摄影取景的好地方。”法比奥·诺达里在亲眼见到“水上游牧”的疍家人后,感到分外惊喜。

如今,一部分疍家人依旧从事着“老本行”,以渔业为生;也有一部分疍家人在渔排上建起民宿,将废弃养殖渔排升级改造,以疍家人海上生活体验为特色,为游客提供集疍家文化体验、海上民宿度假、餐饮娱乐休闲等功能,在熟悉的海面上开辟出谋生新方式。

“如今疍家文化、疍家风情是我们招揽游客的金字招牌”。在轻轻摇动的渔排餐厅里,“90后”疍家人郭玉光说。

渔排上,不少勤劳的疍家人忙碌着给鱼苗喂食、洗刷渔排、编织渔网,法比奥·诺达里忙着为他们定格画面。

过去疍家人缺盐少油,餐食以清水煮海鲜居多。这种饮食文化成为疍家渔排餐厅的经营密码:清淡烹饪极大程度保留海鲜的原汁原味,客人在水波荡漾中享用大海的馈赠,是一种难忘的用餐体验。

“坐在临海的渔排之上,海鲜用一锅白水加盐煮出来都是那么鲜美。”法比奥·诺达里说。(完)

综合中新社、新华社、《海南日报》等资料

责任编辑:向光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