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提示:霍去病拒收了您的巧克力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1744022616052

每一代人都用自己时代的语言,续写着永不落幕的东方浪漫。

青石阶上摆满的茉莉花与航空母舰模型,让千年前的诗人与将军在春风中收到Z世代的信物。

这个清明假期,从成都武侯祠到安徽庐江周瑜墓,从陕西兴平霍去病墓到安徽当涂李白墓,年轻人带着手写信、零食盲盒与创意周边,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历史奔现 ”。

▲年轻人给诸葛亮扫墓。(图片来自社交媒体截图)

清明扫墓,年轻人的“历史奔现”

西安大学生沈念辞在清明期间发现,离家不远的茂陵竟然成为了热门祭拜地。纪录片中“封狼居胥”的霍去病让她心驰神往,于是她决定也去祭拜一番。出发前,她特意准备了河西走廊地图、酒和手写寄语明信片——这些都与少年将军的征战足迹紧密相关。

“一直以来,无论生活还是学习中,都经常有李白各种形式的‘参与’,很有感情。”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姜明对李白情有独钟,“去他去过的地方、看他看过的景色,是一种触及诗人心境的非常有趣的形式。”

真正的文化传承,是把历史装进行囊去丈量土地。姜明去过两次位于安徽当涂的李白墓,她发现墓前不仅有各地带来的美酒,更有用荧光笔标注的《蜀道难》复印件,以及贴着高铁票的“当代行路难 ”手记。

“圆了一场11年的梦。”22岁的湖南女孩张俐玲在清明踏上安徽舒城与庐江土地时感慨。

小学五年级迷上周瑜的她,用一年时间反复研读《三国志·吴书九》,每次都有新收获。在舒城与庐江的两天里,温柔的司机、热心的指路女孩、赠送花瓶的花店老板,都让她倍感温暖。返程当日,持续的小雨突然放晴,庐江水田上的粼粼波光,被她写进游记:“像他(周瑜)在送我”。

给霍去病送巧克力,给曹操带布洛芬

▲年轻人给霍去病扫墓。(图片来自社交媒体截图)

送给古人的每件礼物,都是写给当代的情书。

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的青山脚下,唐朝诗人李白长眠于此。一千多年的岁月后,当天南地北的游客来到此处,总忘不了带上一瓶酒,摆放在一块刻有“唐名贤李太白之墓”的墓碑前。

“一千多年了,居然还有人记得他的喜好,给他带酒喝。杯酒贯古今,真浪漫,真好啊。”已经第五次来到李白墓悼念的李青山感叹道。在她职业生涯的每个重要节点,都会有给李白扫墓这么一个环节,“本来觉得,以李白的性格应该会笑话我,但转念一想:没准把这些话跟他一说,心里的郁结就解开了呢。我并没有带酒,因为感觉古今各地请他喝酒的人太多了,但是给他写信的人应该不太多吧。”

令人意外的是,霍去病墓前被放了许多巧克力、零食和玩具。“有人带了巧克力,说是因为小将军说到底也就是一个少年”,沈念辞发现,有一个霍去病粉丝团,每个月会送上一束花,他们不在西安,就会托在西安的花店老板每月送,“逝去千年的人还有一群人记着他、爱着他,真好”。

此外,有人在武侯祠为诸葛亮送上西成高铁车票和西安的泥土,像是对1800年前的问候;曹操高陵遗址门口总是摆放着许多青梅酒和止疼药布洛芬,因为三国迷们几乎皆知他饱受头风病的困扰;孙权多次攻打合肥没有成功,就有许多扫墓者留下“我在合肥很想你”的路牌挂件……这一件件颇具创意的礼物,都代表着当下人们的思念。

不止扫墓,还是一次文化之旅

▲陕西汉中,勉县武侯墓。(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其实,这些年轻人的目的地除了墓园,往往还包括当地的历史博物馆、历史遗迹与文化园等。还有许多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寻找同行伙伴和攻略。

历史爱好者顾浠从小就对唐朝和唐太宗李世民很感兴趣,在陕西旅行时,她起得很早,地铁、单车、大巴车轮番换乘,一路上,游览了李世民的臣子和儿女们的遗迹。登上李世民的昭陵所在地九嵕山,顾浠找了一块空地开始自言自语,说在西安的城楼、碑林,西安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见闻;说前两天在碑林买了昭陵六骏的盲盒……那一刻,顾浠感到“向我吹来的每一阵风,都是他在回应我”。

历史专业的大学生周弈宁发现,很多历史爱好者对某些城市的历史遗迹并不熟悉,于是专门打造了一个社交媒体账号,来介绍路线规划、预约注意事项和特色美食测评,引得众多网友留言,纷纷表示“非常需要”。

从手写信到航空母舰模型,从青梅酒到布洛芬,这些祭品构成跨越千年的文化信物。当“00后”带着盲盒与攻略奔赴历史现场,他们书写的不仅是祭扫新范式,更是文明传承的青春注脚。

每一代人都用自己时代的语言,续写着永不落幕的东方浪漫。

参考《华西都市报》、《中国青年报》等内容资料

责任编辑:江江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