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鼻孔能逃过毛҉毛҉毛҉毛҉毛҉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1744102869131

既然这么痛苦,为什么北京还要种这么多杨柳树?

“口罩里能种出杨树苗”“汽车雨刷为飞絮加班”,这些登上热搜的黑色幽默,正在北京街头真实上演。当全民陷入与植物的“生存战争”,一个问题变得无法回避:既然这么痛苦,为什么北京还要种这么多杨柳树?

平等地钻进每一个鼻孔的毛毛毛毛毛

又到了满城飞絮纷扬的时节。

唐代诗人韩愈曾写下《晚春》一诗:“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诗中的杨花榆荚之飞絮,被诗人浪漫地赋予了为晚春添彩增景的深情厚意。然而,在现实生活里,这漫天飞絮却给不少人带来了困扰——过敏体质的朋友们不得不戴上口罩,紧紧裹住衣领,以防飞絮引发过敏之苦。尽管飞絮令人烦恼,但在20世纪70年代,那带来飞絮的杨树与柳树,却曾是拯救北京800万人的“绿色英雄”。

▲图为市民在江滩草地上休闲。(图片来自中新社)

飞絮,乃是杨树、柳树等植物种子成熟后炸裂而产生的自然现象。

杨树与柳树皆分雄株与雌株,其中雄株并不会产生飞絮。雄株的杨树在早春便已开花,其花序大多呈褐色或深红色,形似毛毛虫,待花开过后便自行掉落,不会转化为飞絮。雄株柳树的情况与杨树类似。

而那漫天飞舞的飞絮,都来自雌株。春天,正是雌株繁衍后代的黄金时节,它们生长出的花序上布满了许多小球,待小球逐渐长大变圆后,便会胀破,露出那棉絮状的“飞絮”。这些“飞絮”实为种子,它们借助风力与昆虫的助力,被传播至远方,从而完成繁衍。

北京所种植的杨、柳树品种主要包括白毛杨、加拿大杨、旱柳、垂柳等,它们主要分布在朝阳、海淀、丰台这三个区域,且多集中于公园、河道两侧、高速公路两侧以及老旧小区等地方。

每年春天,当这场“繁育盛宴”拉开帷幕时,一棵雌树便能产生一公斤的飞絮。而临街那数以百万计的雌树群几乎同时飘絮,尽管飞絮本身并无毒性,却也让整座北京城“疯狂”。

圆柏花粉“似扬沙”

除了毛毛毛毛毛,让人“鼻痒难耐”的还有那“烟雾缭绕”的圆柏花粉。此前,相关话题一度登上热搜,网友们纷纷记录下“风吹花粉”的瞬间。在网友拍摄的视频中,黄色的花粉随风飘散,烟雾弥漫,遮天蔽日,远观之下,仿佛一场沙尘暴来袭,让人隔着屏幕都忍不住想打喷嚏。

▲3月19日,北京园林工作人员操作高压水枪,对圆柏进行冲淋。(图片来自新华社)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罪魁祸首”圆柏。圆柏,属柏科刺柏属,又称桧、刺柏、红心柏。它身姿挺拔,是高大的常绿乔木,最高可达20米,胸径可达3.5米。与杨柳树相似,圆柏也是雌雄异株,极少数同株,其中雌株不会飞散花粉,而雄株则拥有小孢子叶球结构,是花粉的源头。

花粉,作为植物传播精子的媒介,主要通过虫媒和风媒两种途径传播。虫媒主要依赖各种动物,尤其是昆虫进行传粉;而风媒则依靠风力传播花粉。风媒植物的花粉通常又小又轻,数量庞大,能随风飘散到很远的地方,是引发人们过敏的主要因素。

圆柏便是风媒植物的典型代表,一棵成年圆柏产生的花粉数量可能高达数十亿。更为棘手的是,这些花粉颗粒极其微小,直径仅20~30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三分之一),能够长时间悬浮在空中,形成我们所见的“花粉雾”。

恼人的它们,却是保护环境的“超级战士”

虽然圆柏花粉与杨柳絮给人们的生活平添诸多困扰,但不可否认,它们对于北京这座城市而言,意义非凡、价值重大。

先说杨树与柳树,二者适应能力超群,耐碱耐旱。对少雨的北方地区来说,杨树更是有着“绿化杨家将”的美誉。再者,杨、柳树速度奇快,通常五到八年便能成材,可供合理砍伐利用。

此外,绿的时间长,树冠繁茂,遮阴效果绝佳,是城市绿化的上乘之选。以柳树为例,在众多落叶树中,它发芽最早、落叶最晚,绿期长达10个月。杨、柳树还具备强大的抗污染能力:一株胸径20厘米的杨树,一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72公斤,释放氧气125公斤,滞尘16公斤;一株胸径20厘米的柳树,一年能吸收二氧化碳281公斤,释放氧气204公斤,滞尘36公斤。

最后,它们价格亲民。杨、柳树苗在价格上优势显著,生长一年的小杨树苗,一株不到十元,直径超五厘米的杨树,一株不足三十元。

正因如此,杨树和柳树,尤其是深受北方人喜爱的杨树,成为北京绿化树种的首选,全国绿化工程也逐渐形成了“北方杨(树)家将,南方沙家浜(杉树)”的格局。

▲3月21日,大风吹拂下,北京天坛公园上空弥漫着花粉雾,公园开启草地喷灌设施应对(图片来自新华社)

再来看看圆柏!

圆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堪称“超级战士”。它喜光,且耐阴、耐寒、耐热,对土壤要求宽松,无论是酸性、中性、钙质土壤,还是干旱瘠薄的土地,都能扎根生长。因此,圆柏分布广泛,也是北京的原生树种。

而且圆柏是北方少有的常绿树种,自古便是绿植佳选。像北京的天坛、地坛、故宫、颐和园等古代皇家园林,就栽种着众多圆柏。据统计,仅百年以上的古圆柏就有6000余株。

上世纪80—90年代,北京地区开展大规模绿化工程,受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在绿化树种的选择上,基本都倾向于便宜且耐用的树种。在此期间,圆柏、毛白杨、柳树、臭椿、国槐等成为主力绿化树种。北京的城市绿化覆盖面积也从20.08%提升至接近50%。

最后,想一想圆柏、杨树和柳树带给我们的美好环境,是不是这些毛毛和粉粉也就没那么烦人了呢!

参考“中新社”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等

责任编辑:唯佳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