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馆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是本届世博会面积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外形宛如绵延展开的中华书简,外立面上以多种字体镌刻着百余句诗词名句。
参考消息网4月17日报道 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大阪世博会)4月13日正式开园,中国馆也于当天惊艳亮相。中国馆有哪些亮点?向世界展现哪些中国元素?传递怎样的文化内涵?本报记者前往中国馆探访,一睹各项展陈特色,领略中国发展智慧。
▲4月13日,人形机器人在中国馆外向嘉宾招手致意。(图片来自参考消息网)
中国馆参观者纷纷点赞
13日下午,大阪下起大雨,但参观者热情不减,中国馆前人头攒动,排队等待入馆的长龙拐了几道弯。“上午我们参观了几个展馆,听说中国馆下午开放,于是就来排队了。我一直很期待参观这个展馆。”排队等待了约40分钟入馆的日本参观者今木宏直说。他与妻子今木理惠在此前的世博会试运行日就入园参观过。
“我当时就注意到中国馆建筑外观非常有气势,想着一定要来看看。”今木理惠说。
中国馆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是本届世博会面积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中国馆外形宛如绵延展开的中华书简,外立面上以多种字体镌刻着百余句诗词名句。
“中国的书法、文字非常有魅力,我觉得展馆的外观很好地体现了这种魅力。”今木宏直说,“日本的书道深受中国书法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是我们的老师,所以我对此非常感兴趣。”
进入一楼大厅,一幅巨大的“文字瀑布”映入眼帘。通过投影矩阵,一个个中日文字从天花板滚动至地面。“那些字像是从天花板流淌到地面一样,非常有创意。”参观者有山朋树说。
在“文字瀑布”下,一件件文物讲述着中华千年历史的故事,彰显非凡文化底蕴。“我看到了很多非常具有历史价值的展品,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厚重。”参观者吉冈说。
此次中国馆展出的最引人瞩目的展品之一当数由中国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探测器采集的月球正面和背面土壤样品,这也是首次在全球近距离对比展出月球正面和背面土壤。
“一直很期待能看到月球背面的土壤,这次能亲眼看到真的很开心。”参观者森山花菜说。
此外,中国馆的“蛟龙”号深潜体验舱、新一代人形机器人、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大型多媒体动态影像、数字化动态长卷《耕织图》等展览项目,也吸引参观者驻足观看。
“看到更加现代化的中国”
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共有158个国家和地区、7个国际组织参展,各展馆围绕“生命”“循环”等主题,通过展陈和多媒体技术等方式,展示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和各自独特的文化。
中国馆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设有“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三个展区,旨在展示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展现中国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和民心相通。
通过“过去-现在-未来”的叙事脉络,中国馆讲述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古老中华文明,呈现绿水青山、崇尚自然的美丽中国,展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社会。
农耕文化因地制宜,四季轮替因时而动。中华农耕文明源远流长,数字化动态长卷《耕织图》通过现代化手段让世界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动起来,描绘出一幅生动有趣的农业社会生活图景,让参观者领略中国人因地制宜、因时而动的生态智慧。
十二时辰辗转往复,中国社会生生不息。中国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认为生活应该事事有时、动静结合。影片《中国人的十二时辰》为参观者呈现当代中国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人们从早到晚真实、平常又精彩的一天,展现中国人顺应天时的生活理念。
科技发展滚滚向前,助力未来智慧生活。“八网融合”智慧城市沙盘以一座海滨城市为案例,将城市的不同功能提炼形成“能源网、交通网、数字网、水网、生态网、产业网、健康网、文化网”,并通过人工智能“城市大脑”将信息数据加以整合,对城市进行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和协同指挥,一座创新、绿色、数智、融合的“未来之城”拔地而起。
“这些展览项目介绍了古代中国城市的起源、中国城市规划的历史。我之前并不知道这些,对我来说非常震撼。”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参观者赫玛·费尔南德斯·米拉斯说,“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中国对未来城市的构想与展望。我在这里看到了一个比之前印象中更加现代化的中国。”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迪米特里·开尔肯泽斯说,中国馆带领参观者了解中国在数千年历史中如何发展和适应,如何为未来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它所展现的内容和理念与本届世博会的主题不谋而合。
推动中日沟通与理解
在通往二楼的路上,有一段名为“青山明月”的长廊。长廊的一面是一幅动态水墨画,另一面是一个回顾中日两国友好往来历程的木雕艺术作品。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与中国唐代诗人李白的友谊、首对中国旅日大熊猫“康康”和“兰兰”来到东京上野动物园掀起“熊猫热”、中国帮助日本拯救朱鹮种群成为生态保护合作范例、中日两国著名动画形象孙悟空与阿童木相拥而行……与中日友好往来相关的重要人物和珍贵记忆在木雕上被生动刻画,彰显中国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
“参观中国馆让我重新意识到,日本和中国之间自古以来就有着非常深厚的联系和交流,它们应该得到延续。”参观者山下贤一说。
日本世博协会副会长、关西经济联合会会长松本正义说:“日本与中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渊源,日本曾派遣使节前往当时拥有先进技术和文化的中国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带回日本。如今,我们有必要回顾那段历史,加深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了解,促进相互沟通与理解。”
他表示,中国馆充分展现了中国风貌、中国文化的魅力,对日本民众来说,参观中国馆正是深入认识和理解中国的绝佳机会。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馆建筑外墙上镌刻着众多脍炙人口的中国诗词名句,其中一句正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同处一个地球,我们必须找到一种合作方式,以应对未来人类将面临的重大挑战,”开尔肯泽斯说,“中国馆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如何看待未来,以及中国期待与各方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理念,这就是中国馆的重要意义所在。”(完)
作者/陈泽安 岳晨星 杨智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