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交流促中俄人民相知相亲

来源:新华社 1746666569000

正值“中俄文化年”,数百项精彩纷呈的文化交流活动在两国蓬勃开展,一场场文化盛宴架起一座座沟通的桥梁,有力促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

据新华社北京/莫斯科5月6日电从中俄合拍电影《红丝绸》在俄热映创票房佳绩,到两国艺术家携手打造的新版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在华震撼登场,从中国春节庆祝活动“走红”俄首都莫斯科,到中国多地举办俄罗斯传统谢肉节迎春活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蓬勃发展的中俄人文交流活动,已成为深化两国关系、推动文明互鉴、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

2024-2025年是“中俄文化年”,数百项精彩纷呈的文化交流活动在两国蓬勃开展,一场场文化盛宴架起一座座沟通的桥梁,有力促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

▲1月19日,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游客在界江冰雪恐龙乐园畅玩冰雪项目。(图片来自中新社)

语言架桥

“我叫玛丽亚,我正在学习中文,很高兴认识你。”在莫斯科河河畔,一名女孩迎面走来,用俄语确认记者是中国人后,便切换中文做起自我介绍。

玛丽亚是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大二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她笑着说,自己的中文还不是很好,只会一些日常用语。在她看来,中文文字优美、充满魅力,中国文化丰富多彩,能够在中文领域继续深造是她的梦想。

据了解,目前俄罗斯共有140多所大学、220余所中小学开设中文课程。此外,还有19所孔子学院、5个孔子课堂及其他教育机构从事中文教学。

2019年,俄罗斯政府将中文纳入国家统一考试外语科目。全俄约11万人学习中文。中国则有超过180所高校开设俄语专业,中小学和大学约12万人学习俄语。

艺术交流

中国原创舞剧作品《咏春》日前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剧院上演。中国功夫与舞蹈的融合之美赢得俄罗斯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也引起俄媒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

近年来,俄罗斯文艺表演领域刮起了“中国风”。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演奏的《红旗颂》回响在莫斯科红场附近的扎里亚杰公园音乐厅;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亮相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的马林斯基剧院……

与此同时,一批俄罗斯经典艺术作品绽放在中国舞台:《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芭蕾舞剧带来原汁原味的“俄式美学”;由《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衍生而来的话剧、芭蕾舞剧、音乐剧令人耳目一新。

常来常往

“出国吃个早餐再回国”,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已成为日常。

黑河与俄罗斯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每天清晨,不少俄罗斯人“组团”来到黑河市逛早市、购物,品尝油条、豆浆、茶叶蛋、鸡蛋汉堡等东北特色早餐,还开发出具有俄罗斯特色的吃法“包子配啤酒”。

“我刚去看了牙医,又买了一些日用品,现在准备找个餐厅吃午饭,然后坐船差不多10分钟就到家了,非常方便。”家住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叶卡捷琳娜说。她说,自己常来黑河,虽然不会中文,但这里随处可见清晰的俄语标识,许多摊主也都会说些简单的俄语,沟通不是问题。

近年来,随着交通和签证便利化,赴华旅游的俄罗斯游客人数持续增长。更多中国游客也前往俄罗斯各处风景名胜“打卡”“拔草”。俄罗斯旅游业联盟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赴俄游客数量达到84.8万人次,是2023年的4.2倍。

为了方便中国游客,俄罗斯部分城市机场和主要景点均有中文标识,一些“网红餐厅”也贴心安排了中文菜单。两国多个城市之间开通直航航班,拉升了两国游客双向奔赴的热情。(完)

责任编辑:静静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