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手里,万物皆可非遗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1747020090000

你想过易拉罐、开心果壳、泡面桶等垃圾。能摇身一变成为精致无比的头饰吗?别说还真有人有如此“妙。

你想过

易拉罐、开心果壳、泡面桶等垃圾

能摇身一变成为精致无比的头饰吗

别说

还真有人有如此“妙手”

“85后”国风手艺人雁鸿

就是靠这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走红网络

也成为年轻人亲近非遗

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的又一代表

▲易拉罐制作的冰雪铠甲。

蓉城三月

红了桃花,绿了杨柳

当工作室前的油菜花黄了一片时

雁鸿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婚服也终于完工

▲蒙古族传统婚服

2024年年尾

一件蒙古族传统婚服让雁鸿一眼万年

用珊瑚、玛瑙、玉石等串缀而成的头饰

如繁星一般,召唤人们对这片土地的情思

也让雁鸿心生复刻这件婚服的念头

但这并非易事

一套传统服饰

就像《诗经》一般

将流动的生活集合

凝练着地域的“风雅颂”

服饰图案多以自然、生活元素为灵感

如草原河流、日月星辰

在一针一线间诉说着历史与传说

呢喃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她用锡箔纸在头饰上还原錾刻技艺

既显隆重又有效降低了头冠重量

▲半面妆展示

这种源于非遗又对其进行现代改造的巧思

在雁鸿的作品中并不少见

今年央视春晚节目《春意红包》中

6位表演者佩戴的“非遗手链”就是雁鸿的作品

“林子里有两条路

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

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在雁鸿看来

这首诗歌成为她的某种人生映射

她潜心学习银花丝技艺

一把镊子、一把剪刀、一块石棉板

填丝、垒丝、穿丝、搓丝、焊接……

粗细不等的银丝经过她的妙手

变身为精美的作品

▲宋代镂空霞帔坠

点翠、绒花、缠花、花丝镶嵌、珐琅彩……

雁鸿学习的非遗技艺越来越多

非遗要焕新出彩

还需要向传统文化问道

雁鸿如饥似渴地了解服饰的发展、制作知识

又时常畅游在《山海经》、敦煌壁画

三星堆文物展览中

在“山海经”系列作品中

根据婴勺、夫诸等异兽的神话传说

设计出的妆容、首饰

让上古神话焕新颜

▲山海经九尾狐头饰

沿着传统回溯而上

将非遗里的烟火四季、生活物语一一展现

“山海经”主题的非遗花丝六方瓶

是历史的低吟

锡箔纸仿錾刻的金乌

金光璀璨

花丝镶嵌做的口红套

诉说着国风的春花秋月

在她手下

非遗是有温度、有情感的生动表达

▲易拉罐制作的京剧凤冠

不设限,勇尝新

做手工博主的6年来

雁鸿不断走出舒适圈

进行新的探索

借“冬奥会”

用140个易拉罐制作有2600片甲片的冰雪铠甲

搭“科幻潮

让“川剧幻梦机械少女”走进现实

2022年4月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之后

雁鸿仿制清乾隆金嵌珍珠天球仪

致敬中国航天人

▲易拉罐仿制金嵌珍珠天球仪

2023年第81届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

灵感来源于经典川剧《击鼓战金山》

和三星堆青铜面具的作品

“川剧幻梦机械少女”

惊艳四座

▲赛博朋克系列作品

反套路接地气

用小朋友的扭扭棒仿制绒花

用土豆翻模做古装剧发冠

用烟壳纸和餐巾纸做复古娃娃的发冠

让非遗既有美学的沉淀

也充满生活的温度与情感

“带着伟大传统,

去拥抱新的未来”

在与非遗技艺的一次次邂逅中

照见初心

见证国潮、国风成为时尚“新宠”

成为年轻人心中的“白月光”(完)

责任编辑:卜乐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