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房?不存在的,我家爱豆已升天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1748342082000

以追星之名,行修学之实。原来文化传承也能这么野路子。

“你这么说,是不是对家派来的黑粉?”“抱走我家哥哥不约”……

如果有一天,你在耍手机,突然看见这样的留言,别慌,这不是谁家流量爱豆塌房了,大概率是哪个古代大佬又在社交媒体“诈尸”火了一把。

你没听错!那些课本里威风凛凛、文采斐然的历史人物,摇身一变成了网络上的顶流爱豆,粉丝团应援、表情包控屏、周边打卡,什么都不缺!

原来古代也有顶流,只是你还没加对群。

▲2023年5月29日,北京,喜茶国风特别企划“喜说东坡”系列饮品与周边上线,团扇书签周边印有苏东坡诗词与国风插画。(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北宋Boys”,千年之后“再营业”

你敢信吗?北宋诗人苏轼诞辰985周年时,硬是被网友整成了“985吉祥物”。

一张“祝我985岁生日快乐,祝大家都能考上985”的表情包,在社交网络被转发上万次。表情包中,苏轼被赋予了许多无厘头的头衔:“背诵全文”天团成员、宋朝最有文化的吃货、星座专家、段子手……

这操作,搁到古代怕是要被御史参一本,搁在现代,网友却个个叫号:“东坡哥哥,你太有梗了!”

而被大学生们捧上“学神”神坛的,远不止苏轼一人。王安石千年诞辰之际,正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日子,考场外的学子们纷纷对这位北宋卷王表示最高敬意。”

更有甚者,顺手把王安石的字“介甫 ”谐音改成了英文名“Jeff”。这一热梗很快在北京、上海甚至海外的一些高校流传开来,大学生之间开玩笑说,有Jeff(介甫)保佑的话,四六级考试和期末考试稳过。

最近,魏晋男神曹丕也火速出圈了。在贵州人民出版社视频号的一场直播中,主播还没来得及介绍内容和译者,一本收录并译注曹丕所有文学作品的《魏文帝集全译(全2册)》在短时间内售罄。

直播间评论区里,“草籽环你是真的火了”这句话频频刷屏。别误会,“草籽环”即曹子桓的谐音,是粉丝们为他取的昵称,除此之外,还有“丕丕”“葡萄公主”“魏Wendy”等……看这阵仗,完全就是古代顶流偶像待遇。

▲2021年12月19日,参观者在江西南昌的江西省博物馆内,参观“千载一瞬——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特展”。(图片来自中新社)

“追星”历史人物的百种方式

别以为只有追星女孩和二次元才爱整周边、打卡圣地,这些历史人物的粉丝也一个个玩得花着呢。

就拿最近大热的曹丕举个例子,粉丝除了买书外,还对他的生平进行讨论和二次创作,包括撰写文章、绘画、制作视频、自制表情包等,作品遍布小红书、微博、B站和抖音。

在小红书上,粉丝们晒书、晒周边、拍手账,排版精致得像杂志封面,高级滤镜一开,连出版机构官方图都得甘拜下风。

当然,像追星那样“打卡巡礼”,也成了古人粉丝的保留节目。博物馆是首选旅行目的地,粉丝们进馆就跟破案似的,瞪大眼睛找蛛丝马迹,文物一出,秒懂“睹物思人”啥意思。甚至有细心的粉丝,可以发现博物馆展示内容的疏漏之处。

另外,许多粉丝会选择朝圣古迹,最常见的操作就是带着书、手写卡片和鲜花来到陵墓前祭奠。在曹操的高陵博物馆中,常有粉丝携青梅酒、布洛芬缓释胶囊(据史料记载,曹操患有头痛病,逝世前头痛频繁发作)、手抄诗词和“三国杀”卡牌前来祭拜;曹丕的粉丝则带着《曹丕全集》、二创图画、曹丕生前最爱的葡萄来到首阳山曹丕冢进行“摆阵”。

▲2023年12月28日,“天生我材·李白”中国古诗词新媒体艺术系列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图片来自中新社)

追星追成历史学霸,服了

真的会有人会喜欢上与自己时空相隔的历史人物吗?还真有!而且人数比你想象中多得多。

以曹丕为例,粉丝喜欢上他的原因千奇百怪,各有各的浪漫。有人是刷B站的时候偶然看到手书《像天子一样呐》,或者接触到《忘川风华录》《真·三国无双》等古风游戏中的曹丕形象;有人则是偶然读到曹丕的诗词,为其高古清婉的文采所吸引;有的则是因为在课堂上听闻“曹丕驴叫”的故事,为之浪漫主义式的友情所感动……

无论哪种方式,粉丝都被曹丕身上某个点戳中了,然后顺藤摸瓜,开始研究他的生平,考据他的家族,甚至爱屋及乌,把曹操、曹植一块儿拉近了自家后援会,跟着一路追溯魏晋风骨,沉迷那个群星璀璨、放荡不羁的年代。

项羽的霸气豪迈、武则天的果敢决断、苏轼的诗词造诣……这些传奇人物,自带一种穿越千年的吸引力,尤其容易打动Z世代这种脑洞清奇、个性张扬、好奇心爆棚的年轻人,直接开辟出一条“追星,但追的是古人”的新赛道。

在追星历史人物的过程中,粉丝们会主动去了解历史知识,挖掘人物背后的文化内涵。他们会阅读历史书籍、查阅学术资料,甚至实地探访相关的历史遗迹和博物馆,更近距离地感受历史人物的生活环境和历史文化氛围。正是这些深度学习的经历,让年轻一代不仅对历史人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一路走来,他们既是历史人物的迷弟迷妹,也是历史文化的摆渡人。以追星之名,行修学之实。原来文化传承也能这么野路子。(完)

责任编辑:静静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