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游戏简单的框架和逻辑中,蕴含的是全人类共通的朴素哲学和文化基因。
《鱿鱼游戏》第三季回来了,但观众不太满意。不少人吐槽:“游戏不够狠,剧情太圣母。”
自2021年问世以来,这部靠“童年游戏+致命猎奇”火遍全球的韩剧,看起来充满童趣,又隐藏着危险。
继前两季的一二三木头人、拔河、打弹珠等游戏之后,新一季的《鱿鱼游戏》又化用了捉迷藏、跳大绳等东亚国家流行的儿童游戏,让人倍感熟悉,甚至会惊喜地感叹:原来韩国欧巴小时候,和我玩的是一样的游戏。
事实上,不仅是在东亚地区,在整个地球村里,孩子们玩的游戏都差不多。要是这些游戏都能像《鱿鱼游戏》一样,输了就得付出生命,想想都可怕。
▲《鱿鱼游戏3》海报。
全世界一起“丢手绢”
“丢呀丢呀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小时候,你一定伴随着这首童谣,玩过丢手绢的游戏。那如果问你这个游戏是哪国发明的?相信答案即使不是中国,也得是个有手绢的国家。
而事实并非如此。有研究表明,类似“丢手绢”的游戏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如英国、德国、瑞典、美国、印度甚至加纳和智利等国,游戏形式几乎一致——在游戏过程中,大家通常会唱某一首特定儿歌,像我们的《丢手绢》,法国的《邮差没有来》。
在智利,丢手绢叫“Corre,Corre la Guaraca(快跑快跑小傻瓜)”,玩法跟我们大同小异。
在美国,与“丢手绢”玩法类似的是“鸭子,鸭子,鹅”,玩法也是一群人围成一个圈,而一个人喊着“duck”转圈,直到在某人身后喊出“goose”,追逐者换人。这种游戏在美国的不同地区有变体,比如“Drip,drip,drop(滴滴滴)”“Mush pot”。
▲《鱿鱼游戏》视频截图。
“跳房子”可能是古罗马时代的产物
跳房子也是中国小朋友常玩的一项游戏,既锻炼肢体灵活性,又考验平衡能力。
而关于跳房子最早的记载可以上溯至17世纪,在1677年出版的一本名叫《Poor Robin's Almanack》的书中,这个游戏被称为“苏格兰跳蛙”,其中有苏格兰人在找平的砖地或木板上划分扁或圆形的区域用来跳跃。此外,也有人认为跳房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00年的印度或古罗马时代。
印度人管它叫“Stapu”,拉美地区叫它“rayuela”,在土耳其语里是“Seksek”……总之,不管叫不叫“跳房子”,全世界都在玩。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卡巴迪男子组小组赛,巴基斯坦队56比21胜韩国队。(图片来自中新社)
比进亚运会的“老鹰捉小鸡”
还有学者专门研究过“老鹰捉小鸡”。
跟我们想象中不一样,这个小游戏的足迹遍及除南极洲以外的六大洲,大多数国家都将其作为本国的传统民间游戏来待。
在日本,这个游戏被叫作“比比丘女”,源于1300年前的平安时代中期。在韩国济州岛,它被叫作“大雁”,被认为是韩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越南,它被认为是起源于童谣舞曲的“龙蛇”游戏;在俄罗斯,它被叫作“鸢”,在本土传播了几个世纪;在土耳其,它被叫作“狼爸爸”,同土耳其人半狼半人阿塞纳的传说有关;在英国,它叫“狐狸与鹅”,与游戏相关的歌谣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马达加斯加,它叫“拉萨林德拉”,早在法国人入侵之前就存在……
这还不算完,在亚运会的赛场上,它被叫作“卡巴迪”。卡巴迪是一种盛行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民间体育运动项目。印地语中,“卡巴迪”是“抓不到”的意思。在民间的卡巴迪游戏当中,进攻队员要不停喊“卡巴迪、卡巴迪、卡巴迪……”,不喊就犯规。
据学者考证,这项游戏的来源很有可能是古印度“尸毗王割肉养鹰救鸽”的传说。但无论真相是否如此,“老鹰捉小鸡”在世界范畴内的广泛存在的底层逻辑在于勇敢、善良、守护,为了他人挺身而出的信念,自我牺牲的觉悟。
长期从事体育人类学研究的山东大学体育学院(威海)副教授袁书营在《小游戏与大历史——从“老鹰捉小鸡”到人类的文化视界》一书中写道,儿童游戏的变迁与传播历程印证了古今文化的共通性,小小的儿童游戏映照、串联起整个的人类文明。
▲2023年6月1日,“儿童友好国际对话”2023“六一”儿童节活动在广东省广州市儿童公园举办。(图片来自中新社)
游戏中蕴含着人类共通的文化基因
在《鱿鱼游戏》剧中,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游戏,你会看到人性的“恶”,也会看到人性的“善”。虽然有的人为了取胜不择手段,但也有人良知未泯、互相帮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保全他人。在游戏中每一位角色呈现出复杂的人性,或许才是《鱿鱼游戏》让观众“上头”的原因。
至于这些我们小时候习以为常的游戏,早在“文化传播”这个概念形成之前,就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了。
儿童游戏简单的框架和逻辑中,蕴含的是全人类共通的朴素哲学和文化基因。
游戏,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最早的社会化行为。遵从游戏规则,便是一种社会实践。儿童游戏的附属品,是伙伴,是团队,是从周边衍生而来的关系。所谓“有人跟我玩”,是一个人从童年时期开始建立的,最初的社会支持与安全感。
肉眼可见的是,这些经久不衰的儿童游戏,如今渐渐消失在街头巷尾。儿童游戏下一个level的出场方式,会是什么呢?(完)
参考《中国新闻周刊》《北京日报》《南方都市报》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