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固然爽,但能在水里躺平,才叫会过日子。
一百多年的禁令,被纵身一跃打破。
7月5日,几十名巴黎市民跃入波光粼粼的塞纳河,在烈日的炙烤下,拥抱久违的清凉。汗珠滑落,肌肤渴望释放,这迟到了一个世纪的“扑通”声,宣告着城市母亲河的正式回归——塞纳河,重新向公众张开了游泳的怀抱。
水,是夏天城市的灵魂。对于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里的人们来说,能跳进一条穿城而过的河流,是久违的自由与慰藉。
▲当地时间7月5日,法国巴黎时隔百余年恢复开放塞纳河公众游泳。(图片来自中新社)
一度被污染的母亲河
塞纳河是巴黎的母亲河,她从巴黎市中心穿过,将城市分为左岸和右岸。右岸以香榭丽舍大街为轴心,汇聚了卢浮宫、凯旋门等权力象征;左岸则以圣日耳曼德佩区为核心,孕育了萨特、毕加索等文化巨匠。
塞纳河除了带来航运便利和充沛水源,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也是巴黎居民游泳休闲的好去处。
据法国《世界报》报道,100多年前,巴黎人在塞纳河里游泳司空见惯。巴黎1900年第一次举办奥运会时,游泳比赛就在塞纳河里举行。
后来,由于水质污染和安全隐患,政府1923年正式下令禁止在塞纳河里游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光撰文指出,当代塞纳河的污染来源非常多样,比如上游农田的农业污染、暴雨带来的城市污水污染以及修建年代久远的巴黎老住宅向塞纳河直接排放的生活废水等。还曾有研究证实,流经巴黎的塞纳河是世界上重金属含量最高的河段。
▲当地时间7月5日,法国巴黎时隔百余年恢复开放塞纳河公众游泳。(图片来自中新社)
“禁令解封是法国的‘骄傲’时刻”
不堪重负的塞纳河在上世纪60年代生态几近崩溃。此后法国政府在塞纳河沿岸陆续建立了超过500座污水处理站以期给河流减负。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写道:“我的前任之一(希拉克),当时的巴黎市长,梦想有一条人人都能游泳的塞纳河。”
诚如马克龙所说,早在1988年,时任巴黎市长,后来成为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信誓旦旦地许诺,“五年后,我们要做到可以在塞纳河中游泳。”1990年,他再次承诺:“三年后,我将在大众面前在塞纳河中游泳。”可惜直到去世,希拉克也未能兑现自己的诺言。
为了迎接2024年奥运会,巴黎市政府加速了“重塑塞纳河”计划,累计投入约14亿欧元升级巴黎地区污水和暴雨径流处理设施,以改善塞纳河及其主要支流马恩河的水质。然而,去年巴黎奥运会开幕期间,受连续降雨影响,塞纳河中大肠杆菌等污染物水平升高,导致铁人三项游泳训练活动取消、比赛一度推迟,所幸比赛最终得以举行。
终于,在此番塞纳河恢复开放公众游泳后,大批民众在公共区域畅游,欢声笑语不断。巴黎市长伊达尔戈当天前往塞纳河的游泳区域视察,并与民众交流。她通过社交媒体表示,巴黎恢复开放塞纳河公众游泳是这座城市的历史性时刻。
马克龙也表示,禁令解封是“集体努力”的结果,是法国的“骄傲”时刻。
▲当地时间7月5日,法国巴黎时隔百余年恢复开放塞纳河公众游泳。(图片来自中新社)
河流为城市注入活力
放眼全球,不只是塞纳河,随着越来越多城市致力于恢复城市中水道的洁净,人们对拉近与河流距离的兴趣也逐渐高涨。
欧洲多个城市兴起“可游泳城市”的潮流。丹麦的哥本哈根称得上是这一理念的先行者。作为一个被水包围的城市,哥本哈根的港口也历经从可以游泳到因工业污染而禁止游泳,再到滨水工业区转型、水质管理的过程。1996年,哥本哈根决定打造“可游泳港口”,持续开展雨洪基础设施改造,并于2002年开放首个公共海港浴场。几年积累下,城市为游泳者提供了多个满足不同需求的理想游泳地点。
此外,位于莱茵河上的布雷特浴场已经是瑞士人夏季游泳和放松的绝佳去处;在英国,人们也致力于改善泰晤士河的水质,期待开展更广泛的城市水上运动。
在北京,从燕莎桥到朝阳公园北湖,将近两公里的河道,是城市中珍贵的滨水空间,并形成了80万平方米的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社交媒体上,亮马河正在成为年轻人口中的“塞纳河北京分河”。在这里,人与人,甚至人与动物,不需要互相认识就可以打招呼、微笑。有人跳水,有人钓鱼,有人把猫狗带到浆板上,有人在皮划艇上野餐,流动的水瓦解了这座干燥的城市秩序森严的气质。
▲2024年6月,北京市民在亮马河上亲水觅清凉。(图片来自中新社)
亮马河项目设计总负责人李彦军介绍说,在设计之初,就确定了“一河两岸”一体化设计,目的是使建筑、绿地和水面三者“无缝衔接”,使河流的公共空间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上层是自行车道和步道构成的慢行系统,下层是能无限亲近水面的亲水步道、亲水平台,还在有的河段设置出蜿蜒的木栈道延伸至水中。人临近水面,看到的也不单是波光粼粼的水面,还有菖蒲、芦苇和荷花这样铺展开来的本土水生植物,让人被自然所包裹着。”李彦军说。
市民的水上活动在预想之中,但多样程度却总是超出想象。“我们会在一些河段预留一些入水的通道,通向河里的台阶、平台和码头等等。”在亮马河,野泳有着悠久的传统。野泳者和皮划艇以及桨板爱好者共同分享着水面,未来的水上活动种类有着更加丰富的可能。
躺平固然爽,但能在水里躺平,才叫会过日子。(完)
综合中新社、新华社、《环球时报》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