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卷”起来,就没我们什么事了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1752570824591

你能想到吗?其实早在千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外卖行业,那时的外卖也很卷。

“太疯狂了,周六晚上,全国人民都在熬夜点外卖。喝不完,根本喝不完。”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外卖大战”再度掀起,美团、淘宝、京东等平台纷纷发放大额优惠券,“0元喝奶茶”“满25减20”“满20减18”……朋友圈直接上演“冰箱大赏”——这边奶茶挤满冷藏室,那边外卖堆成小山,一天的伙食硬是吃出了一周的豪横。不少人感叹,现在的外卖“真卷”!

但你能想到吗?其实早在千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外卖行业,那时的外卖也很卷……

千年前的外卖,快到飞起来

虽然在唐宋之前,中国古代就有了类似外卖的雏形,但“外卖”这个词,是在宋朝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中出现的。书中描述了宋人的宵夜美食:“更外卖软羊、诸色包子,猪羊荷包,烧肉乾脯,玉板、鮓豝,鮓片酱之类。”

那时,经济文化发展迅速,随着宵禁的叫停,夜市的开放,百姓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点外卖也不再是达官贵人的专利。以当时的都城汴京为例,夜市上多达数百家店铺,供应的小吃、甜品、凉菜等各类美食,大部分都提供“外卖”服务。

▲《清明上河图》中的菜单。(图片来自新华社)

古人没有手机,外卖怎么点?大户人家会派遣家仆到饭店去“下单”,由仆人或者饭店的“配送员”按时将饭菜送来;普通老百姓也可以自己到店里去“下单”,并说明配送的时间、地点,由店里配送。这种配送方式就产生了一种特殊职业——“外卖小哥”。

宋朝的外卖小哥被称为“闲汉”,他们通常在酒楼附近徘徊,主动询问客人是否需要跑腿购买物品。就连“九五之尊”的宋孝宗,也经常派人到市场上购买李婆杂菜羹、戈家甜食等,而且“直(值)一贯者,犒之二贯”,还会给额外的跑腿费。

至明清时期,外卖服务进一步发展。为了满足远在城郊的顾客需求,店家还会特地雇用年轻力壮的送货员,骑着快马,将新鲜出炉的美食送到城外的各个村庄。而这批骑马送货的年轻人,可谓是最早的“外卖骑手”了。

那时,外卖不仅在送餐时提供一次性碗碟,甚至还可以派厨师登门到府上操办宴席,从给客人下请帖安排座次环节,到当天的餐桌杯碟、酒菜供应,再到刷锅洗碗等善后清洁服务,一应俱全。其价格自然也是不菲,多是地方大户的婚宴、寿宴等有此规模。

你以为古人只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要论享受生活,他们可是祖师爷。

没有保温盒点外卖怕凉?不存在的

在那个由店小二代劳配送的年代,食物的保温成了不小的挑战。没有保温盒,外卖怎么送?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巧妙构思了。他们发明了一种名为“温盘”的外卖神器,从外观来看,它就是一种厚底的盘子,并没有太多特别之处,不过内部结构却暗藏玄机。其由上下两层瓷构成,上层瓷薄,下层瓷厚,中间是空的,在使用时向盘内夹层注入热水,可以保持菜品的热度。这样当菜品送到客人家时仍是温热的,以体现出最佳的口感。

温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辽以前,直到清朝末期仍有使用,还远销海外,受到海外贵族的赞赏。不仅如此,保温原理与温盘类似的温酒壶、温碗、温盏等饮食器皿也因为方便实用而得到了大量生产。

  ▲2月20日,北京,外卖骑手在送餐。(图片来自中新社)

此外,古人有专门盛放食物酒菜、便于携带行走的长形或圆形抬盒,有木、竹、珐琅、漆器等材质,其中又以木质的居多,内有数层不等。在外卖配送的过程中,这些装有美味菜肴的温盘会被放进这些精美的食盒里,层层分装,更是完美地避免了菜肴串味的问题。

办法总比困难多,为了吃,古人的妙招可不少!

是市场的诱惑,外卖也有“诸神之战”

卷了上千年,如今的外卖界也是“神仙打架”。包装从简陋塑料袋升级到保温锡纸、防漏餐盒,汤汤水水一滴不洒;配送从“店小二跑腿”进化成“30分钟必达”,骑手们个个都是“城市闪电侠”。最近各平台更是开启了价格大战,京东带着“0佣金+骑手社保”强势入场,美团甩出千亿补贴,饿了么开启“饿补超百亿”大促……

所谓“无利不起早”。巨头们争得这么激烈,外卖市场是块多大的“香饽饽”?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在线餐饮外卖行业市场规模将近1.64万亿元,预计到2027年能达到1.96万亿元。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电商市场规模达到2万亿元,同比增长36%,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能突破5万亿元。

  ▲2月20日,外卖骑手在北京国贸送餐。(图片来自中新社)

这么大一块蛋糕,谁不心动?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这场激烈的竞争,让消费者短期内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不过我们也得清醒认识到,长期低价竞争容易引发行业“内卷”。一方面,商家的利润空间可能会被压缩,若利润太低,有些商家可能会在产品和服务上“动手脚”。另一方面,长期“内卷”可能导致行业无序竞争,不利于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不过换个角度看,这场大战也给行业带来了变革的机会。未来的赢家,肯定不是只靠砸钱抢市场,而是那些能平衡平台、商户、骑手、消费者等各方利益实现共赢的平台。

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们,不妨先好好享受这波补贴,点杯奶茶、吃吃瓜就行。

参考《中国经济周刊》、西安发布、新华社等内容

责任编辑:江江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