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姐制服,不再为“他”服务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1752660477211

这不仅是某位脱口秀演员的个人表达,更是社会心理与职业理念悄然改变的佐证。

“为什么我们在那么复杂的高空环境下工作,还要穿短裙、丝袜、高跟鞋?”最近,一位曾经当过空姐的脱口秀演员,在舞台上讲出这个问题,引发不少共鸣。被视为职业象征的装束,如今也在被重新审视。

裙装、高跟鞋、丝袜,这套长期被视为“空乘标配”的制服,正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航司开始引入平底鞋、裤装等更方便工作的服饰。看似细微的改动背后,是服务理念与行业审美的调整,也是对乘务员工作状态的重新理解。

  ▲2019年2月,东航空乘人员在飞机上巡视。(中新社资料图片)

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近日,关于春秋航空从7月7日起推行“女乘务员在执行航班期间穿平底鞋”措施的消息引发关注。这也是继吉祥航空、湖南航空之后,又一家不再要求空姐穿高跟鞋的航司。

据此前公开报道,湖南航空自2024年8月1日起,全面推行乘务员穿平底鞋执行航班。而吉祥航空自2023年7月10日起,即允许客舱乘务组在确保着装统一前提下、在进场阶段自行选择穿高跟鞋或平跟鞋。“当然,考虑到着装舒适性,大部分乘务组都选择平跟鞋。”吉祥航空客舱服务部相关负责人称。

《中国青年报》对此评论道:“别人眼里的美,是她们不得不忍受的负累。”在很多人看来挺拔优雅、增添气场的高跟鞋,对需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的乘务员来说,却会带来不少困扰。

有乘务员表示,在上下梯车、走廊桥或遇到雨雪天气时,穿高跟鞋很不方便,还会打滑,影响自身安全,碰到远机位时,穿高跟鞋步行也会比较累。

全球范围内,已有不少航司的空乘穿着便利舒适的制服工作。2020年日本航空公司曾表示,将允许女性空乘人员不穿高跟鞋,理由是考虑到她们的健康和安全,以及方便工作。2021年,乌克兰廉航skyup宣布,女空乘可以穿运动鞋和运动服上班。

  ▲国泰航空空乘逃生滑梯培训展示。(中新社资料图片)

从“看护员”到“空中情人”

事实上,身着铅笔裙,脚踩高跟鞋,并不利于空乘人员开展工作。那么,空姐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没苦硬吃”的呢?

这一种刻板印象,跟空姐形象长期被符号化相关。1930年,美国护士Ellen Church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位空姐。因为当时的客机还是稀罕物,容易颠簸,人们普遍认同“有女性在飞机上会帮助公众摆脱对飞行的恐惧”。

尽管Ellen Church也持有波音的飞行执照,但当时女性不被允许进入驾驶舱,她便同意了留在客舱工作。很快,另外七位护士加入了她,她们一同组成美国最早的空姐队伍,让乘客相信自己在飞行途中出现任何意外,生命都有基本保障。

在那个阶段,空姐的角色被定位为抚慰人心的“看护员”,所以她们穿的是深绿色的护士斗篷。这套斗篷很宽松,上身是保暖的羊毛套装外加一条披肩,裙子长至膝盖,因为当时的机舱是透风的。口袋也要足够大,因为要装得进一把扳手和一把螺丝刀,方便把乘客的柳条椅固定在机舱的地板上。

但这套女军医式的空姐服没有持续很久。到了20世纪中期,大型民航客机成为男性上流阶层的出行首选,航司之间对客户的争夺战正式拉开帷幕。在这个过程中,空姐是最先被打出的那张牌,制服的腰身和裙摆都逐渐收窄,变成了收腰西服和直筒裙。

到了上世纪70年代,航司之间陷入恶性竞争,美国西南航空直接打出“性感才是最卖座的”的理念,澳大利亚航空甚至设计了一款特别的香水给空姐来提升整体效果。空姐的制服完全抛弃了朴素之风,糖果色小礼服游荡在各大机场和机舱,裙子被改得越来越短。一些航司还直接用长靴配热裤,把空姐打扮得风情万种。

久而久之,空姐进一步变成“空中情人”的代名词。直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越来越多女性对这种“性感营销”提出异议,空姐的制服才开始回归高雅之美,基本固定成小礼服和铅笔裙。

  ▲2018年9月,南航空乘向民众展示历代空乘制服。(中新社资料图片)

中国空乘制服经历了哪些变迁?

不可否认,空乘人员的着装和形象,影响人们对航空公司品牌认知的第一印象,不少人还会讨论哪家航空公司的衣服好看。在中国,空乘人员的制服也在不断发展演变。

1955年,经过筛选,16名北京女中学生和2名民航内部女职工成为中国民航第一批空中乘务员,被称为“十八姐妹”的她们可以说是国航客舱服务的奠基人。据回忆,“十八姐妹”初次走入机舱时,身着绿色呢子大衣、翻领双排扣上衣、裙子、长筒皮靴和无檐帽,这是一套有着浓郁苏式军服特色的“列宁装”。在衣着简朴的年代,这套制服是许多年轻姑娘的憧憬。

1969年底,民航纳入空军序列,乘务员的制服和一般的空军制服非常相近。

1988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成立后,邀请法国著名设计师皮尔·卡丹设计空乘制服。皮尔·卡丹根据中国女性的形体特点,设计出一套“宝石蓝”制服,包括无领上衣、套裙和长裤,条纹图案的衬衫领口,俏丽的小圆帽。这是中国民航历史上第一套真正意义上的空乘职业服装。

如今,各家航空公司的空乘制服也随着时代不断变迁,各具特色。2021年,由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编制的《民航客舱乘务员职业形象规范》中明确要求,民航制服剪裁应合体,套装穿着以方便乘务员工作为主,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安全因素。可见,乘务员穿高跟鞋并非硬性的行业标准。近些年,一些航司尝试将空姐服装从裙装变裤装、从高跟鞋变平底鞋等规范改变,展现了对员工真实感受的尊重,也是在务实地回归服务业的本质。

  ▲2019年1月,南航空乘在广州白云机场T2航站楼载歌载舞玩“快闪”。(中新社资料图片)

有些“苦”本不必吃

此番,脱口秀演员将从业过程中的“高跟鞋和裙装规训”转化为舞台上的犀利吐槽。这不仅是某位脱口秀演员的个人表达,更是社会心理与职业理念悄然改变的佐证。

对此,《中国青年报》刊发评论谈道,人在工作中有时难免要吃苦,但有些“苦”本不必吃,自然不该硬吃。谁说穿平底鞋就不美、不专业呢?如今,随着审美多元化,平底鞋所展现的随性、自如之美被更多人所欣赏。同时,当高跟鞋的危害性逐渐为大家所熟知,人们也支持乘务人员在更加舒适、轻松的状态下工作,而不必忍受高跟鞋带来的痛苦与不便。

光明网亦评论称,服装是用来服务于人的,而不能反过来让人被服装所困。服装对人的价值,不止于遮体和审美,按媒介研究者的说法,服饰是身体的延伸,是人的“社会皮肤”。从高跟鞋到平底鞋,航司的改变与当下职场环境中的性别平等趋势是同步的。女性不必再额外为外貌支付隐藏的“成本”,包括金钱、精力或健康,而能够在一个更为平等的职场环境中,凭专业能力展示自身形象,获得他人的尊重。

《新京报》则评论称,空乘人员着装这一改变,看似不是大事,却是管理理念的变革,航司真正将员工健康和安全放到首位,而非一味固守所谓的品牌形象。这不仅是考虑到员工服装的实用性,也从侧面反映了性别平等意识的提升。

央视网在评论中写道,空姐在服务中脱掉高跟鞋,也在为所有被旧规束缚的服务业从业者蹚出一条新路,这将成为整个服务行业,乃至全社会重新理解何为“专业形象”的开始。(完)

参考中新社、人民网、海外网、央视网等资料

责任编辑:向光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