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粤剧唱腔开场,便引得千万人跟着抖腿应和。
“别墅里面唱K,水池里面银龙鱼。”谁能想到,一句看似随意的歌词,会在短视频里被反复播放10亿次。广东说唱歌手“揽佬”用一段老粤剧《帝女花》的唱腔,和现代节奏巧妙结合,造出了这么一首让人停不下来的歌。
这首歌不仅火遍大江南北,连纽约时代广场、伦敦唐人街也都能听到它的旋律。Spotify华语歌手听众数一度超过了周杰伦,足见它的魅力有多强。
谁说老戏曲只能在剧场里坐着听?现在它已经学会了蹦迪和洗脑。三秒听哭,四秒蹦嗨,五秒开麦——粤剧,真就这么潮起来了。
魔性的旋律从何而来?
又一首中文歌曲火爆出圈,广东说唱歌手“揽佬”的《大展鸿图》正成为短视频平台上的热门素材。据统计,这首歌的月听众数已突破302.2万,超越周杰伦,登顶Spotify华语歌手榜首。有网友风趣评论:“‘别墅唱K’已然正式取代‘塞纳河畔的咖啡’”。
点开这首歌,你就知道魔性从哪儿来。除了说唱部分,最抓耳的是从头至尾贯穿的一段粤剧唱腔。创作人之一揽佬解释,这一伴奏采样自粤剧电影《帝女花》,那种略带失真的老电影听感,是他可以保留的效果。听起来就像是上世纪60年代穿越到B站——古早得有味,复古得上头。
▲1月15日,广东广州,2025年少儿粤剧传承基地学习成果汇报演出在粤剧艺术博物馆举办。图为粤剧折子戏《水漫金山》。(图片来自中新社)
尽管不少年轻人并不熟悉《帝女花》的故事,但它却是华语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经典粤剧之一,讲述明末崇祯年间,长平公主与周世显之间那段悲情动人的爱情故事。自1957年首演以来,《帝女花》成为粤剧的“戏宝”,至今仍在粤港澳及海外华人圈广为流传。汪明荃、张国荣等大咖都演过它,足见其在华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为了传承这部经典,广东近年来也频频出招,包括重排剧目、举办相关文化活动等。今年,粤剧动画电影《帝女花(上)》还亮相戛纳国际电影节,向世界展示了粤剧的独特魅力。
68年前的唱腔,如今变成洗脑神曲——谁说年轻人不爱听戏?只是你得会讲新故事。
从“土气”到“土嗨”
编剧唐涤生当年写《帝女花》时,恐怕想不到几十年后,它会被一位惠州客家rapper融入说唱节奏之中。开场那句“雾烟暗遮世外天”一响,瞬间将人们带回到1959年任剑辉、白雪仙的时代。然而,仅仅三秒之后,孟菲斯鼓点切入,气氛秒变蹦迪现场。这种“戏腔一秒入魂,说唱三拍抖腿”的混搭感,实在让人上头。
▲2025年2月14日晚,2025“在西宁”超级现场在青海体育中心综合馆收官。图为说唱歌手揽佬演唱。 (图片来自中新社)
这种拼搭并不胡来,它把《帝女花》的婉转韵律与不规则说唱节奏糅合,再用循环采样增加律动感,让岭南文化的“听觉基因”跳起了新节奏。很多网友留言:“第一次听觉得好土,第二次开始抖腿,第三次已经会唱了。”这不是洗脑,是DNA动了。
《大展鸿图》的“土”,恰恰是它的真。创作者没有拼命堆叠“潮流感”,而是将叉烧包、碱水粽等街头巷尾的市井元素写进歌词,唱出了一种草根的自信。这种自信打动了年轻人——传统不是课本上的老古董,它也能很炸很会玩。
不用字幕,也能让老外摇头晃脑
《大展鸿图》的走红,首先得益于年轻创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出色“转译”能力。主创团队用了短视频时代熟悉的节奏逻辑:前奏保留原传统腔调,迅速唤起记忆;副歌切换电子鼓点,制造反差冲击。歌词用口语白话表达,延续粤剧“旧瓶新酒”的思路,是Z世代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讲老故事。
看看B站、抖音等平台的二创,更能发现年轻观众的独特审美偏好。有UP主将这首歌曲与中国航天混剪,弹幕瞬间刷屏“这才是文化自信”;有留学生在海外身着粤剧戏服跳街舞,网友纷纷点赞“文化混搭毫无违和感”。年轻人不满足于“欣赏传统文化”,而是直接参与、改编、玩出新意思。
▲《大展鸿图》MV截图。
《环球时报》提到过这样一个说法:陌生感与熟悉感的黄金比例,决定了作品的传播力。《大展鸿图》将这一比例拿捏得恰到好处。对于华语听众来说,粤剧是熟悉的文化元素,而电子编曲则带来了新鲜感;对于外国听众而言,电子节奏是熟悉的律动,东方旋律则增添了异域吸引力。这种“各取所需”的听觉体验,让这首歌在不同圈层都能找到共鸣,从而实现了广泛传播。
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文章称,《大展鸿图》在海外走红,恰似一面明亮的镜子,映照出中国戏曲国际传播的潜在路径。长期以来,戏曲出海面临着“语言门槛高”“形式认知隔阂”“传播渠道单一”三重障碍。而这次改编作品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音乐无国界,即使不懂粤语,电子节奏与戏曲唱腔的碰撞本身就能形成独特的审美冲击。
正如有国外说唱圈的reaction博主戏言:“听完自动想学粤语”,中国戏曲的音律美通过新的表达方式实现了有效传播。而社交平台如TikTok、Instagram Reels上challenge挑战赛的爆发,让短视频时代的碎片化传播成为传统艺术的“扩音器”。当戏曲唱段成为手机里的“15秒高光时刻”,文化传播便打开了新的大门,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
当阿叔的题字遇上电子节奏,银龙鱼的意象跨越重洋,我们看到,可不单单是一首神曲的走红,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生长。这种自信是相信普通生活值得被看见、个性表达能为世界所理解。
参考扬子晚报、环球时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