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冷知识:匹克球和泡菜有点关系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1754471511751

从明星网红到小区大爷,从专业球场到街头空地,一块拍子,一个球,就能让你在欢声笑语中挥汗如雨。

这个夏天,如果你想选择一项运动,估计不少朋友会推荐匹克球。它像网球一样刺激,比羽毛球更易上手,又带着乒乓球的灵活节奏。

从明星网红到小区大爷,从专业球场到街头空地,一块拍子,一个球,就能让你在欢声笑语中挥汗如雨。到底藏着什么魔力,让它成为今夏“新宠”?

  ▲5月24日,辽宁省匹克球推广启动仪式・2025丹东市万人匹克球欢乐赛暨夏季旅游启动仪式在丹东市举行。图为参赛者在比赛中。(图片来自中新社)

匹克球,也叫泡菜球

时间回到1965年,美国华盛顿州的班布里奇岛上,一场意外的“器材荒”催生了这项风靡全球的运动。

当时,比尔·贝尔和巴尼·麦卡勒姆携妻儿到乔尔·普里查德家聚会,原本计划的羽毛球比赛因找不到球而搁浅。玩什么呢?大家尝试了家里能找到的各种各样的球,发现多孔的玩具空心球最为称手。选中了球,再选球拍。他们先是使用乒乓球拍,但感觉不好使。爸爸们便从杂物间找来胶合板,现做了比乒乓球拍更大、更耐用的球拍。最后,把羽毛球网降低到成年人腰部位置,参照网球、羽毛球和乒乓球比赛规则商定游戏规则,大人孩子齐上场,玩得不亦乐乎。

三家人越玩越觉得好玩,之后便广邀亲朋邻居加入,一传十、十传百,这种新奇、简单又有趣的运动逐渐在美国各地流行起来。比尔·盖茨带着全家一起玩,卡戴珊姐妹在豪宅里自建匹克球场,鲜见于运动场地的“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也在海边拿起了匹克球拍。

  ▲当地时间7月12日,记录美国马里兰州青少年匹克球访华团的纪录片《匹克球外交:从学生运动员到大使》在华盛顿举行首映礼。图为马里兰州蒙哥马利县教育局体育部主任杰弗里·沙利文发言。(图片来自中新社)

近年来,匹克球一直是美国发展速度最快的运动项目之一,参与人群从2021年的约482万,增长至2023年的4830多万,并且拥有了职业赛事。目前,全球已有超过90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匹克球协会。9年前,匹克球运动刚刚进入中国时还是少有人知的“小众运动”,如今,中国匹克球爱好者已突破200万,有了国家级专业赛事,更有“网红运动”之称。

一个冷知识:“匹克球”源自英文pickleball的音译,而pickle原指“泡菜”,所以,匹克球,也叫泡菜球。

“三球合一”,一打就上瘾

这项“小众运动”,怎么就水灵灵的火了?

或许跟它“三球合一”的特性有关——匹克球融合了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的元素,易上手、门槛低。而在中国,“三球”都有着相当的群众基础。

回忆自己与匹克球的初次接触,乒乓球特长生出身的张信说:“第一次打匹克球就赢了,而且,它的网前对决感觉似乎更加紧张刺激……”

30多岁的张信就此“入坑”,一年多来一路训练、比赛,打到了鹤壁国际匹克球邀请赛的赛场。

“我原先喜欢打网球,后来接触到匹克球,一打就停不下来。”来自天津的匹克球爱好者刘含颖,今年50岁出头。她说,匹克球上手快,趣味性强,场地更小,对奔跑能力的要求不高,“特别适合我现在的年龄和身体状态”。

“匹克球的门槛很低,穿着牛仔裤来也能打。”多多动匹克球俱乐部创始人王夕多说,匹克球结合了三种中国人熟悉的球类项目,社交属性强,推广门槛低,在国内发展的潜力很大。

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调研形成的《中国匹克球运动考察报告》显示,该项目在国内的发展呈现由南向北的态势。2018年1月,深圳市匹克球协会成立,此后全国多个省市相继成立匹克球协会。目前仅在广东省,常年参与匹克球的人群已超过20万。

Z世代的新型社交礼仪:打完匹克球加微信

  ▲当地时间8月2日,华盛顿,中国驻美大使馆为美国马里兰州青少年匹克球文化交流访华团举办开放日活动。图为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与美国学生搭档参加匹克球友谊赛。(图片来自中新社)

今年4月,一支来自美国马里兰州蒙哥马利郡的青少年匹克球文化交流访华团来到中国,中美两国的青少年以球会友,匹克球成为他们沟通交流的纽带。

“虽然是第一天认识(中国同学),但我们在场下聊了很多,这帮助我们在场上配合得更好。”美国高中生丽根·塞莱斯特·沙利文说,“我们还交换了社交媒体账号,期待未来保持联系。”

“孩子们在球场上奔跑欢笑的身影让我更加确信:匹克球不仅是一项运动,也可以成为连接人、传递友善与信任的载体。”王夕多说。

此外,随着匹克球被越来越多人所熟悉,其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匹克球装备生产国之一。《中国匹克球运动考察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生产匹克球相关产品的企业约有300家,且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些企业主要生产球拍、球网等器材装备,很多国际知名品牌都由中国企业代工生产。

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羽网事业部总经理任茂成说:“在北美,匹克球相关产品的市场规模每年以接近30%的增长率上升。在中国,匹克球作为新兴运动项目,虽然起步较晚,但普及速度明显加快。中国匹克球装备市场的年增长率估计在20%至25%之间。”

谁能想到一个因找不到羽毛球而临时拼凑的家庭游戏,如今成为了连接世界的运动语言。今年夏天,要不试试匹克球?

参考《人民日报海外版》、参考消息、央广网、新华社等内容

责任编辑:江江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