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妖怪们闹腾的“浪浪山”,你以为是虚构?其实,那“山”的味儿,很有山西的刀削面香。
国产动画,又一次让人眼前一亮。
8月12日,《浪浪山小妖怪》票房一路高歌猛进,累计突破6.48亿,刷新国产二维动画票房纪录。
一只喊着“我想离开浪浪山”的小猪妖击中万千打工人的心。它和蛤蟆精、黄鼠狼精、猩猩怪临时组队,凑成了一个看似不靠谱的“草台取经团”,却意外翻出了满满的中国文化宝藏。
小妖怪们闹腾的“浪浪山”,你以为是虚构?其实,那“山”的味儿,很有山西的刀削面香。
四大天王的副业:流量担当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脱胎于《中国奇谭》中备受好评的单篇故事《小妖怪的夏天》。影片讲述了小猪妖、蛤蟆精、黄鼠狼精、猩猩怪组成“草根取经团”后,踏上西行冒险之旅的故事。
电影里不少画面,直接借鉴了山西真实古建。
位于大同古城的善化寺,因片中栩栩如生的四大天王塑像惊艳亮相,被网友亲切称为“最萌四大天王”。这组威严又生动的金代彩塑,手持宝剑、琵琶、伞、蛇,象征“风调雨顺”的古老祈愿。电影里,它们化身守护结界的使者,让无数观众对这座沉淀千年的辽金古刹心驰神往。
▲《浪浪山小妖怪》意外带火“最萌四大天王”。(图片来自《浪浪山小妖怪》官方微博视频截图)
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年轻人组团来和天王“打卡合影”,成了新风景。不少人还会模仿电影中的经典pose与塑像合影。连天王也没想到,自己会变成流量担当。
另一座低调的瑰宝——浑源县永安寺,亦称永安禅寺,同样迎来客流高峰。电影上映后,日均客流量暴涨近3倍。有趣的是,这里同时也是《黑神话:悟空》的取景地。
“昨天还在电影里看到这些壁画,今天就能实地触摸历史,太神奇了!”一位天津游客激动地说。
▲在电影中出现的浑源县永安禅寺。(图片来自《浪浪山小妖怪》官方微博视频截图)
细心的观众还能在片中寻踪太原晋祠水镜台的精巧轮廓、忻州佛光寺的庄严身影……这些山西古建元素的融入,源于导演於水——一位深爱故乡的山西人。
他说,每次去采风看到这些古代建筑,就仿佛跨越时空,与那个时代的工匠对视,这种令人震撼的共鸣让他想要落泪,想让更多观众感受到这种美。
为打造片中“小雷音寺”的壮美意境,於水专程前往五台县佛光寺采风。当爬上陡峭台阶,仰望蓝天白云下气势恢宏的木构殿宇与远山交融,那种直击心灵的感动,被完美注入银幕。
宣纸与银幕之间的握手
作为一部二维动画,《浪浪山小妖怪》创作阵容堪称“神仙团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1800多个镜头、2000多张场景图、600多人倾力打造。
该片总制片人李早坦言,团队在创作中始终面临“传统与创新”的平衡难题,“比如水墨风格,观众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写意,但纯写意难以构建电影镜头需要的立体空间。”
怎么办?团队大胆创新:小猪妖圆润可爱的线条保留动画亲和力,背景则融入浓淡相宜的国画水墨,让二维画面既有工笔画的细腻,又展现出电影的纵深魅力。
这是一场在宣纸和银幕之间的握手。
“传统文化不是贴标签,而是要融入血脉。”李早一语道破创作精髓。《浪浪山小妖怪》对国风的运用,远不止于视觉层面。音乐上,唢呐、竹笛等民族乐器碰撞电子音效,令追逐戏多了江湖豪情;方言配音、“职场梗”则让角色充满生活烟火气。“我们想让观众觉得,这些角色不是遥远的传说,就是生活在身边的张三李四。”
猪妖妈妈一句话,戳中万千观众的心
“复古”的画风里,也藏着不少“80后”“90后”的回忆。小猪妖回家时,猪妈妈那句唠叨的“多喝水”,瞬间勾起无数人关于“母爱”的共同回忆。
▲猪妈妈唠叨小猪妖“多喝水”击中无数观众柔软内心。(图片来自《浪浪山小妖怪》官方微博视频截图)
在於水看来,引发广泛共鸣的核心有三层:传统符号(如建筑、灯笼等)、中式审美(如留白技艺、水墨画)、以及情感认同。
长久以来,动画电影的标准常被西方美学与叙事定义。今天,大银幕上掀起的“中国风”,丰富着全球观众的视听体验,也让世界看见了动画电影的全新可能。原来,温柔也可以是票房密码。
当哪吒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当小妖怪讲出“我们不必都是英雄”,这一刻,中国动画正以其独特文化基因,向世界温柔传递着东方价值观的力量。(完)
参考央广网、中新网、齐鲁壹点、北京日报客户端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