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妖怪的五行配色,到紫色反派的高冷气场,再到中西方对颜色的不同解读,颜色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
谁还没看过《浪浪山小妖怪》?
这部电影后劲实在是大,看完的网友们都念念不忘,纷纷化身“列文虎克”开始深挖各种隐藏彩蛋。这不,最近就有网友扒起了主角团的配色——小猪妖的赤(火)、蛤蟆精的青(木),猩猩怪的黑(水)、黄鼠狼的黄(土),还有白马的白(金),正好凑齐了五行五色。
要说这套配色,可是大有来头。
▲8月12日,市民在浙江杭州《浪浪山小妖怪》快闪店内选购周边产品。(图片来自中新社)
五行不是玄学,是古代配色指南
五色指的是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也泛指各种色彩。古代认为这五种颜色是正色。《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东方谓之青,西方谓之白,南方谓之赤,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玄出于黑,故六者有黄无玄为五也。”
先秦诸子之一的邹衍曾经用“五行转移”的观点来说明事物在运动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规律。仔细分析这一规律,我们就能够看出五行与五色相对应的内在联系:
“木”象征植物,有生的性能,东方乃太阳升起的地方,象征着一天的开始亦有生的含义,因而以青来代替,“盛德在木”时就形成了春天。
“火”具有热的性能,中国的南方又较之其他的方位热,就用“赤”来对应,“盛德在火”就形成了夏天。
“金”泛指金属,可制作兵器和砍伐工具,锋刃在阳光下泛着白光,“盛德在金”之时就到了收获之季,犹如一天中太阳西下之时,形成了西方和秋季。
“水”给人以“寒”的感觉,一天之中黑夜最为寒冷,便用黑色来代替,“盛德在水”之时能让人联想到寒冷的北方和冬季。
“土”有生长万物的功能,在各种元素中占主导地位,方位居中,颜色为黄色。
正是由于五色与五行的对应关系使得上古时期人们就对青、赤、白、黑、黄五色有着特别的偏爱。由此看来,小妖怪要是穿越到古代上映,或许也能收获一众好评。
孔子讨厌紫色?别让他看到“紫薯精 ”
自古以来,人们对五色各有偏爱。那么,有没有一种颜色,不那么讨人喜欢?
无论是国产时代的眼泪,还是国外的大片动画,总能看见紫色boss的身影。虽说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但是,反派们在“穿紫色”这件事上像互相商量好了似的,达到了惊人的一致。
为什么中西方的反派都爱穿紫色?紫色就这么令人“讨厌”吗?
▲电影《哪吒2》中的石矶娘娘。(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我们都知道红黄蓝是三原色,是一切颜色的起点,能让人联想到太阳、天空和海洋,象征着激情、荣耀和智慧。所以在影视剧中,几乎是正派的专属颜色。那么,为了在视觉上突出与正派主角的对立关系,红黄蓝的互补色绿色、紫色和橙色则成了反派的常用色。比如,追杀七侠的魔教教主黑心虎,祸害人间的石矶娘娘等。
另外,这也和紫色给人的视角和心理感受有很大关系。紫色在光谱中是人类可见光所能看到的波长最短的光,波长短,折射率大,会在视网膜前成像,给人造成后退、收缩的感受。看着就很符合大boss高高在上、难以接近的高冷人设。
敲黑板,这里有个冷知识:孔子就不太喜欢紫色。
《韩非子》中讲到,齐桓公喜欢紫服,在他的带动下全国百姓纷纷效仿,于是紫色成为齐国的时尚。这股潮流逐渐影响到整个华夏地区,紫色最终成为达官贵人专属的尊贵色,也催生了不少与紫相关的成语:紫气东来、大红大紫、万紫千红、紫绶金印、魏紫姚黄……通俗地说,就是“红得发紫”。
然而,齐桓公推高了紫色的地位,孔子看了却不太舒服。在《论语·阳货篇》中,他直言“恶紫之夺朱也”,表达了对紫色抢了红色风头的不满。
一种颜色,两种人生
说到颜色文化,中西方之间的差异可是相当明显。
在中国古代,黄色是皇家的专属色,象征着皇权和至高无上的地位,例如“黄袍加身”。同时,黄色也代表黄金,因此还寓意财富和尊贵。而在西方文化里,yellow的象征则完全不同,它往往与“胆小、卑怯、卑劣”联系在一起。
▲江西南昌,蓝天白云下的城市一隅。(图片来自中新社)
蓝色在中国文化中几乎没有特殊象征意义,但在西方则颇有讲究。阿斯海姆在评析蓝色时说,“蓝色像水那样清凉”,是“阴性或消极的颜色”。它象征着高贵、高远、深沉与严厉。
粉红色,可将其视为红色的一种应合或复归。在中国文化中,粉红色又叫桃花色。唐代诗人崔护写下“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以桃花与女子相比。而在西方文化中,粉红色则代表着精华与极致,例如“the pink of perfection”,代表十全十美的事物。
从小妖怪的五行配色,到紫色反派的高冷气场,再到中西方对颜色的不同解读,我们不难发现,颜色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与心理意义。下次再看电影或欣赏艺术作品,不妨多留意这些隐藏在色彩里的秘密,它们或许比剧情更耐人寻味。
参考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青年报》、四川卫视微信公众号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