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下一棒,交给一位唐代公务员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1755768535909

从“终葵”到“钟馗”,从驱邪法器到捉鬼之神,钟馗正推开虚拟世界的大门,准备以新的方式,继续讲述那些关于善与恶、正与邪、人与鬼的故事。

“悟空”还未走远,“钟馗”即将登场。

北京时间8月20日凌晨,全球玩家彻夜难眠。由游戏科学开发的新作《黑神话:钟馗》正式公布首支CG先导预告,并在2025科隆游戏展展前发布会上同步亮相。消息一出,瞬间冲上热搜第一。

“钟馗是谁?”“为什么是钟馗?”,相关话题迅速刷屏社交媒体。

鬼神界的“公务员”

“钟馗”是谁?对中国人而言,这个名字可谓家喻户晓。

作为人们熟悉又陌生的“捉鬼神”,他的形象频繁出现在年画、戏曲和民间传说之中——豹头环眼,铁面虬髯,执剑捉鬼,正气凛然。但真正了解其身世源流的人,却并不多。有人说,他是唐代应试落第、愤而自杀的才子;也有人认为,他根本不曾真实存在,只是一个被世代讲述的虚构人物。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陕西哲学与传统文化创新研究会会长、研究员王晓勇在接受华商报大风新闻专访时表示,目前流传最广的钟馗形象,主要出自清代康熙年间刘璋的《斩鬼传》。书中将他设定为因相貌丑陋而遭拒、自杀而亡的唐朝进士,死后成为阴间判官,专司捉鬼,是古都鬼神文化中最为刚正不阿的“公务员”。

而钟馗的形象虽遍布全国,但其魂,却系在长安。从历史地理上看,许多早期文献将钟馗认定为“终南进士”。终南山,这座位于长安以南、被赋予无数仙侠传说与隐逸文化的山脉,如同一道天然的屏障与精神象征,守卫着帝都,也滋养着神话。时至今日,西安及周边地区仍保留着中国最为浓厚的钟馗文化印记。

每年春节或端午,当地仍会举办挂钟馗像、跳钟馗舞的民俗活动,其形象深入肌理,已成为地方文化身份的一部分。

▲《黑神话:钟馗》(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一把能驱邪的“椎”

但宋代也有学者指出,钟馗或并无其人。

宋代的沈括在《补笔谈》中,列举多个前朝以“钟馗”(或写作“钟葵”)为名的人物,指出其名源远流长,并推测“钟馗”实为“终葵”的谐音演变——原为古时一种形如椎的器物,用以驱邪。齐地人称“椎”为“终葵”,而“钟馗”正是这一器物逐渐神格化、人格化的结果。

王晓勇介绍,无论是《新唐书》《旧唐书》等正史,还是较为可靠的唐代文献,均无“钟馗其人”的确切记载。他更像是一个凝聚了民间恐惧与期望的复合形象——从器物之名,到人格神,再成为跨越阴阳两界的正义判官。

据唐代卢肇《逸史》及后来多种笔记所述:开元年间,玄宗病中梦见一小鬼偷走杨贵妃香囊和自己的玉笛,另一大鬼捉住小鬼,挖其目、掰而食之。大鬼自称“钟馗”,是武举不捷之士,立誓为帝王清除邪祟。梦醒后玄宗病愈,遂命吴道子绘其像,“批告天下,于岁暮图钟馗像,以祛邪魅”。

自此,钟馗捉鬼的形象通过绘画、戏剧和小说广泛传播,成为中国民俗中驱邪纳福的符号性人物。

▲当地时间5月25日,在北美动漫节上,一位动漫coser(角色扮演者)以中国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悟空形象现身,吸引大批动漫迷围观。(图片来自中新社)

悟空之后,为什么轮到钟馗出场?

此番“黑神话”系列选中钟馗,并非偶然。

游戏科学表示,作为黑神话系列的第二作,从名字就能看出,《黑神话:钟馗》依然取材于中国的古代神话与民俗传说。这也印证了网友们对于“黑神话”想要打造中国古代神话帝国的猜想。

比起孙悟空的反叛与自由,钟馗更代表秩序、正义与人间善恶的裁决——一个更具暗黑气质和哲学张力的“神”。他有悲剧性的前世,有威严的现世,更有穿梭人鬼两界的权力。在游戏这样一个互动媒介中,这样的角色无疑具备极强的叙事潜力。

《黑神话:悟空》的成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巨大魅力,带火了诸多国内景点,一众游戏取景地迅速迎来了泼天流量,短时间内成了热门打卡地。在海外,这部作品也带火了一场西游热,大量海外玩家拿起一本《Journey to the West》(《西游记》),钻研起了人物关系和剧情走向,让中国传统文学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海破圈。

现在《黑神话:钟馗》的出现,同样符合这个路径。不少网友表示,中国文化的题材是如此丰富,哪一段截取出来不能成为一个极具故事性的游戏蓝本?

从“终葵”到“钟馗”,从驱邪法器到捉鬼之神,钟馗走过的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成神之路。而今天,他正推开虚拟世界的大门,准备以新的方式,继续讲述那些关于善与恶、正与邪、人与鬼的故事。(完)

综合新京报、浙江日报、光明网等

责任编辑:静静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