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漫剧火了,能否刮起下一波“中国风”

来源:潮新闻 1757051863000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仙侠飞天、科幻末世等题材的AI漫剧作品在短视频平台迅速“出圈”,引发了观看热潮。

“林寒来到一个游戏与现实融合的时代,这里副本、禁地、秘境数不胜数,没想到他竟觉醒了一个隐藏职业……”

32岁的上班族史斌,临睡前总爱刷刷短视频,最近一部名为《全民转职:我的技能全是禁咒》的AI漫剧让他格外上头。

每集三分钟不到,剧情不停反转,爽点一个接着一个,而且动画效果十分精美,男女主角还都是“包好看的”……他一口气看了七八集。随后,平台算法又精准地推送了更多同类作品,不知不觉中,收藏列表越来越长。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仙侠飞天、科幻末世等题材的AI漫剧作品,依托强烈的视觉冲击与独特世界观在短视频平台迅速“出圈”,引发了观看热潮。

新型“电子榨菜”,挺上头

漫剧,即动漫短剧,是指结合漫画内容,搭配脚本、配音,实现漫画视频化的内容形态,每集时长一般在3-8分钟,剧情节奏较快,深受一些年轻人欢迎。

AI漫剧片段记者黄春子制图

相比刚入坑的史斌,大学生蒋子乐追漫剧已有两年多时间。他最近发现,以往个人工作室制作的传统动态漫视频逐渐淡出视野,AI漫剧取而代之,正席卷各大短视频平台。

这些作品不仅人物美型、画面炫酷,更新速度也仿佛开了“外挂”,小蒋再也不用每周苦苦蹲守,而是享受到了“日更”甚至“一日多更”的追剧体验。

记者注意到,目前热播的AI漫剧大部分由原版小说或者漫画改编而成,本身就拥有一定受众基础。点开漫剧评论区,也时常可以看到小说粉丝的留言:

“我之前就爱听这个小说,老上瘾了!”

“这部终于也做成视频了,等了好几年……”

对于这些观众而言,记忆中熟悉的小说角色有了实体形象,还做成了动画,现在只要十几块钱就能解锁合集,谁不心动呢?

当然,漫剧之所以“出圈”,除了有原版IP加持,更在于嫁接了视频短剧的特性——“爽”。

位于杭州余杭区的水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市场发行最早的AI漫画出品方之一。2024年上半年,水母智能开始拓展AI漫剧业务,目前已累计上线22部作品,作品阅读播放量超14亿次。

当下AI漫剧内容主要以玄幻、科幻、奇幻等“三幻”为主。剧情方面往往是“开局即爆点、每集有反转”,高度浓缩的情节,时刻挑动着观众的情绪,带来了沉浸感满满的体验。

巨量引擎数据显示,当下漫剧观看人次已突破20亿,付费规模达2600万元。

多个行业报告预测,国内漫剧市场规模有望在今年年底突破100亿元。随着这款“电子榨菜”高调“上桌”,文娱消费市场或将迎来新的风口。

AI赋能,重塑漫剧产业链

漫剧火爆,得益于AI技术的进化和赋能。

随着AI图生视频技术迅速发生,凭借强大的拟真能力,AI与动漫短剧形成天然契合点,逐渐渗透至剧本创作、分镜设计、特效制作、后期剪辑及多语言配音等制作全流程。

业内人士向记者详细介绍了AI漫剧的生产过程,“在最初的小说IP改编剧本阶段,我们就用上了AI。”一部40万字的小说,导入AI剧本生成工具,再由漫剧编辑对生成结果进行微调整修,一天时间即可提炼出一部12集的商业级剧本。

角色设定是制作漫剧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人工绘制的话一般需要花费近2个月的时间。现在,借助AI工具,漫剧主笔只需要画一张角色设定草图,按照需求添加古风、玄幻等风格分类模型,再导入动静态姿势库,就可以生成对应的lora角色模型训练集,相当于为漫剧选好了各个出镜演员。

AI动静态姿势库(水母智能供图)

演员搞定了,导演、摄像、剪辑谁来干?同样交给AI。

“我们通过AI自动生成分镜图后,可以在每个分镜下添加关键词解说,就能实现图转视频。还可以自动添加光影、特效等,让整体画面更加精细自然。”

有了AI这个“外挂”,一两个人就能“喂”出想要创作的内容,把降本增效践行到极致。

记者在AI漫剧生成工具中输入相关描述文字,几秒钟即可生产一段动漫短视频。记者黄春子制图

周志鹏告诉记者,一部35集、每集7分钟左右的精品漫剧,原本创作周期需要花费近9个月时间,总成本100多万元。如果用AI辅助制作,制作周期可降至4个月,成本降至50万元以下。如果批量生产,甚至可以实现几万元成本一部剧。

这场技术变革,引来各方谋划入局:版权方手握网红小说等大量原创资源,光卖剧本就不带愁的,成了产业链上游;平台方相继下场,高调官宣补贴IP改编费、渠道分成等扶持计划,迅速抢占市场;制作方“卷”得更加激烈,据记者观察,主要是AI科技公司和转型的传统漫画公司等。

多方竞合,相互补全内容和技术上的短板,打通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AI赋能下,漫剧生产周期对比变化图。(数据来源于抖音)

石家庄柯映动画是一家老牌动漫公司,成立已有15年。2023年底,总经理华国兴就嗅到了AI发展的商机,开始和国内知名的AI模型公司寻求合作。

“从2010年做少儿动画起步,到2020年转型动态漫,再到如今切换至AI漫剧赛道,行业发展可谓瞬息万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一直走下去。”华国兴说,柯映动画从业多年,本身2D动画制作经验就相对丰富,借助AI工具,公司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如今漫剧月产量达400分钟,居行业前列。

就像动画主角觉醒了“金手指”,AI技术赋能下的漫剧行业正在重塑产业链格局,开拓内容创作的新范式。

AI漫剧,如何闯出新天地

尽管业内公认今年是AI漫剧爆发的元年,但其受众群体、优质内容数量还未显著提升,商业转化能力也仍需考验。另外,与真人短剧一样,漫剧行业也存在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雷同的人物设定、刻板的剧情框架、空洞的情感表达,终将消磨观众的新鲜感。

如何让AI漫剧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文在线集团AI动漫部总经理周立强认为,AI与人类创作者是互补关系,好的创意和故事仍然需要人类创作者的智慧。

不少漫剧公司透露,虽然AI实现了指数级的降本增效,但实际劳动力数量并没有减少,节省的资源更多地投入到了创意和故事开发中,这反而让行业对优质、复合型动漫创作人才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

一些公司开始通过举办大赛、培训招聘等方式,主动培育人才,大量擅长动漫插画和基础模型的用户也积极参与到创作队伍。从爱好动漫同人的高中生,到年轻的电商设计师,再到50多岁热衷画画的普通工人,这些创作者满腔热血,在AI工具的帮助下,相关绘画设计技能也日渐娴熟。

21岁的葛睿学的是广告艺术设计专业,因为热爱动漫,在大学里就常常使用AI工具绘制自己喜欢的动漫角色或者训练lora模型,毕业后他加入了水母智能,成为了一名专业的AI漫画师,“订单多的话,一个月可以有一万多元收入。”

漫画师正在用AI工具绘图。(受访者供图)

培育AI新人才,国家也在行动。由AI设计产业链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共同组建的“全国AI设计产教融合共同体”今年正式落地运行,通过课程培训、实习实践等模式,进一步提升AI人才的技能水平,目前已惠及院校学生近1000人次。

为提升AI人才的竞争力,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尚工”行动推出了《动漫、设计方向AIGC技能》培训课程,为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颁发培训证书,推动AI人才队伍建设迈向标准化、专业化。

除了人才,市场也是驱动创新的关键之一。在采访中,不少人都提到了“漫剧出海”的话题。

过去,要把一部国产短剧出口到海外,常常受制于文化差异、演员形象和语言等因素。而本身具备了跨语种特质的漫剧,传播的文化壁垒相对较低。

有了AI加持,同一部漫剧的素材还可以根据不同市场特点,快速生成不同语言、人物形象、服饰场景的版本,大大节省了资金和时间成本。目前,中文在线就有数十部漫剧在海外多个市场上线,包括日韩、北美、中东等地区,市场反馈很不错。

在全球高质量数字内容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AI技术为中国漫剧行业开辟了全新的创作维度。随着内容品质、人才储备与市场生态的不断成熟,期待中国AI漫剧走得更远,走出新天地。(完)

责任编辑:卜乐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