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钟的黑夜,惊动了巴黎的星光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1760949529665

每一件文物背后,都藏着人类文明的故事。而守护它们,就是守护我们自己。

一个阴雨的巴黎夜晚,卢浮宫的灯光依旧在塞纳河畔闪烁。谁也没想到,在这座被誉为“世界艺术殿堂”的博物馆里,一场堪比电影的盗窃正在悄然上演。

当地时间10月19日,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遭遇盗抢,多件藏品失窃,馆方随后宣布临时闭馆一天,等候警方调查。

“偷走卢浮宫”的七分钟

这起“重大抢劫案”发生在博物馆刚开门后不久,一个由四人组成的“惊天魔盗团”实施了这次行动。

综合多家媒体消息,当地时间9点30分至40分左右,4名蒙面嫌犯从塞纳河一侧施工区闯入巴黎卢浮宫,利用梯子和升降吊篮攀至阿波罗廊外的阳台,再破窗进入,然后借助角磨机打开了玻璃展柜,盗走多件藏品。

法国媒体援引其掌握的消息报道,4名嫌犯中,2人身穿工人装和穿黄色反光背心,利用升降吊篮从外部进入卢浮宫,另2人驾驶摩托车接应。现场目击游客称,他们先打破了离窗子最近的欧仁妮皇后展柜,然后又打破旁边柜子,整个抢劫时间只花了4分钟到7分钟。

法国文化部长拉希达·达蒂表示:“我们看过监控画面:他们没有针对游客,四分钟内冷静进入,砸开展柜,取走珠宝,然后离开。没有使用暴力,非常专业。”显然,作案人员事先踩过点、经验老到、行动极快,完成了这场经过精密筹划的“艺术猎夺”。

法国内政部长洛朗·努内兹随后表示,卢浮宫发生的重大持械抢劫案暴露出法国博物馆体系“存在较大安全脆弱性”。而卢浮宫,也不得不再次面对那道艰难的问题:如何守住世界艺术的堡垒?

▲当地时间10月15日,观众在法国卢浮宫欣赏名画《荷拉斯兄弟之誓》。(图片来自中新社)

当艺术的堡垒出现裂缝

卢浮宫失窃的消息引发全球震动,也让博物馆安保问题再度成为焦点。毕竟,这并非孤例——近年来,欧洲博物馆的“防盗之战”几乎从未停歇。

2008年,一伙窃贼闯入瑞士苏黎世的“比勒基金会”博物馆,盗走了价值1.6亿美元的4幅油画;2012年,窃贼从荷兰鹿特丹的“康索现代艺术中心”盗走了毕加索、马蒂斯、莫奈等艺术家的7幅画作,价值数千万欧元;2023年8月,大英博物馆曾有2000件藏品失窃……法国更是在近两月来连遭三起博物馆盗窃案。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发生的艺术品盗窃案超过5万起,而博物馆是重灾区。欧洲许多博物馆历史悠久,建筑本身属于文物级结构,改造空间受限,导致现代化安保系统难以完全覆盖,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不过,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落地安防,博物馆防盗技术也在持续迭代。法国文化部长达蒂表示,在马克龙总统年初宣布的“卢浮宫新文艺复兴计划”框架下,博物馆正在部署新的安保体系,包括新一代监控摄像系统、周界入侵检测系统和新的中央安保指挥中心。

即使盗贼与安保之间的博弈,永远没有终点。但博物馆本身,也在尽最大的努力保护文物不再“流离失所”。

▲当地时间5月13日,“中国情怀”特展亮相法国卢浮宫。(图片来自中新社)

失落的王冠,是文明最无声的哭泣

当一个王后的项链、一个朝代的皇冠从展柜中消失,它们带走的,绝不仅是钻石与宝石的光芒。而是属于一个时代的记忆,一段历史的象征。

据悉,此次被盗的8件珠宝均“无法估量历史价值”,包括玛丽-阿梅莉王后与奥尔唐斯王后的头饰、玛丽-路易丝王后的祖母绿套装,以及欧也妮皇后的王冠等。后者虽在卢浮宫外被寻回,却已严重受损——那顶镶嵌着1354颗钻石与56颗祖母绿的王冠,如今再难重现昔日辉煌。

法国总统马克龙当地时间19日晚就卢浮宫珠宝失窃案发声,表示这起盗窃事件是对法国珍视文化遗产的严重侵犯,关系到国家的历史与记忆。

也许,这场盗窃不仅让卢浮宫失去几件珍宝,也让人们意识到:文化保护并非“理所当然”。未来的博物馆,不仅要有更先进的安保系统,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因为每一件文物背后,都藏着人类文明的故事。而守护它们,就是守护我们自己。(完)

综合新华社、光明网、环球网等

责任编辑:静静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