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花湖机场与武汉天河机场构成客货运输“双枢纽”,对湖北加快疫后重振、支撑中部崛起、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空中出海口”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顺丰航空波音767-300全货机搭载着一批快件由鄂州花湖机场飞往深圳宝安机场,17日上午11时36分,从选址到建成历时八载的亚洲第一个、世界第四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机场正式投运。
中新社提到,机场按照满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45万吨的要求设计,飞行区等级为4E级。本期建设东、西2条远距平行跑道及滑行道系统,建设有1.5万平方米航站楼、2.4万平方米货运用房,124个机位站坪。鄂州花湖机场投运后,今年将逐步开通鄂州至北京、上海、深圳、厦门、重庆、成都、昆明、青岛、宁波等客运航线,鄂州至深圳、上海、法兰克福、大阪等货运航线,实现鄂东地区千万人民在“家门口”乘坐飞机的梦想。
缘何要建?
总投资高达308.42亿元的花湖机场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被立项的?
《长江日报》报道,相比发达国家,中国的快递业起步较晚,但随着电商行业的发展,国内快递业也连续多年保持50%的高速增长:2014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快递大国;2015年,快递业务量突破200亿件。
在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快递业逐渐暴露出诸多短板。与电商行业类似,中国快递的走势是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有一种现象是:飞往北边和西边的飞机不够装,回来又装不满。国内以客运为基础建设的机场,在资源以及设施方面,都难以满足货运枢纽的要求。建设专业货运机场迫在眉睫。
约8年前,顺丰集团捕捉到市场空缺,出于企业发展考虑,提出了在中国中部获得一个与联邦快递在美国孟菲斯机场同等作用的专用货运枢纽的构想。当时给出的建设初衷是,国内机场是为旅客设计的,它没有考虑到货运,尤其没有考虑到快递业的需求。这一构想踩准了湖北省利用九省通衢的地利在物流业上做大做强的“鼓点”。专业货运枢纽机场的建设自此有了方向。
“花湖机场将与武汉天河机场共同构建国内唯一的客货运‘双枢纽’,进一步打开内陆‘空中出海口’,成为融入‘一带一路’的强劲动力源。”中国民航局总飞行师万向东说。
▲7月17日,从深圳起飞的顺丰货机在鄂州花湖机场降落,并接受了“水门”仪式洗礼。(图片来源:中新社)
为何鄂州?
“一子落,全盘活,活的不仅是鄂州。”在花湖机场投运后,有网友这样留言。
鄂州能够最终入选,除了地方政府的积极争取外,其独有的区位优势功不可没。中新社提到,以鄂州为圆心,1.5小时飞行圈可覆盖全国90%的经济总量、5大国家级城市群,货物可“一日达全国,隔夜达全球”。
另据北京《新京报》,鄂州花湖机场以货运航线为主,客运航线为辅,距离武汉中心城区仅30多公里,离天河机场不到100公里。在天气原因航班需要备降的情况下,两个机场相互形成有益补充,减少了旅客的等待时间。随着鄂州机场更多航线开通,鄂东地区旅客出行将更加便利。
鄂州临空经济区相关人士说,鄂州花湖机场与武汉天河机场构成客货运输“双枢纽”,有助于充分发挥湖北得中独厚、九省通衢的独特地理优势,扭转“不沿边、不靠海”的被动局面,对于湖北加快疫后重振、支撑中部崛起、参与全球“一带一路”建设打造“空中出海口”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6月14日,航拍鄂州花湖机场顺丰转运中心。(图片来源:中新社)
有何不同?
有人形容,花湖机场是中国基建实力的又一个代表作。
鄂州花湖机场自2020年5月开工,2021年12月29日建成校飞,目前投用,这些时间节点均刷新了国内枢纽机场的建设工期纪录。
此外,据《湖北日报》报道,“花湖机场全程深度运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高度数字化、智慧化是最大亮点。”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介绍。
在400万平方米的飞行区,中国工程院院士姜德生带领团队铺设了5万多个光纤传感器。“这是全球目前传感网规模最大的智能跑道系统,可随时感知场道健康状况和飞机运行轨迹。”姜德生说。
不仅如此,鄂州花湖机场作为国家民航局确定的四型机场示范项目和国家城乡建设部建筑信息化改革试点项目,共实施“大数据仿真”“5G”“智能跑道”等多项创新项目,申报专利、著作权60余项。通过打通设计、质量、造价等多维度的信息,构建了一个“所见即所得”的数字孪生机场,是国内首个一次性交付实体工程与数字模型的机场项目。
在中国民航大学教授曹允春看来,“智能跑道、模拟仿真、无人驾驶等一项项高新技术助力,花湖机场运力有望后来居上,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中的战略地位。”
“我们看到的是飞机离港进港、人流聚散,背后凝聚着太多人把昔日蓝图构想一步步变为现实的努力。”一位参加花湖机场建设者这样说。(完)
综合长江日报、中新社、新京报、湖北日报
作者/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