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6月,全球美债储备已经跌至2020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7月18日,美国财政部发布报告称,中国在连续第六个月减持后,美债持仓余额自2010年以来首次跌破一万亿美元关口。与此同时,包括第一大“债主”日本在内的其他国家,也都不约而同地减持美债。分析指出,在美国通胀高烧不退、美联储激进加息的背景下,外界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对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信任度降低,让减持美债成为一种规避风险的选择。
诸多因素推动
美国财政部周一发布国际资本流动报告,其中海外债权国的美债持仓变化引发外界关注。
报告显示,截至今年5月,中国的美债持仓跌至9808亿美元,环比下降226亿美元,同比下降9%,近一年内减持规模达976亿美元。这是中国美债持仓自2010年5月以来首度低于一万亿美元。去年12月至今年5月,中国已连续六个月减持美债,但目前仍是美债第二大海外持有国。
事实上,大举抛售的并不止中国一家。作为目前全球第一大美债“债主”的日本,也是其中之一。数据显示,日本5月末美债持仓余额下降近60亿美元至1.213万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34亿美元。今年3月,日本以“闪电速度”狂抛739亿美元美债。
此外,包括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巴西等国在内的美债前十大持有国也都没有缺席“抛售潮”。英国、法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以色列等多个美国传统盟友也都在过去几个月内减持美债。俄罗斯更是从2018年开始“清仓式”减持。到2021年的11月,俄罗斯持仓量已降至24亿美元。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全球美债储备已经跌至2020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一直以来,美元在全球货币中保持着霸主地位,美债也因其良好的收益率广受追捧。为何现在各国纷纷减持?分析指出,这背后受诸多因素推动。
首先,美债的持有风险越来越大。各国将本国外汇用于购买美债,自然是看中美债的收益。过去,美国经济稳定,以美国信用为背书的美债属于优质资产。然而,在40年一遇的高通胀驱动下,美联储正处于快速加息进程中。在此前提下,美债收益率上涨。需注意的是,收益率上涨并非完全是好事,对已发行债券来说,债券价格与利率成反比,价格下跌代表债券吸引力降低。如果投资者等不到债券到期就卖出,而此时债券价格下降,就会造成损失。
业内人士指出,高收益率的美债意味着未来美国需要创造更高的GDP来偿还债务,但随着市场担忧美国经济衰退风险上升,意味着美债违约风险也在上升。数据显示,今年2月,美国联邦债务总额首次突破30万亿美元大关,达到GDP的近130%。“减持其实是规避风险的一种选择。”一位市场人士说。
其次,美元霸主地位正受到削弱。自新冠疫情以来,美国疯狂印钞,原本期望通过货币宽松政策来化解经济困局,不想却成了推高国内通胀的因素之一。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冻结俄海外美元资产,也让不少美债持有国担忧手里美元太多会不安全。
有评论称,美债遭抛售是全球范围内“去美元化”进程的体现,显示出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不信任正在积聚。
带来何种影响
有人担忧,如果美债“抛售潮”持续,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业内人士表示,这或将导致美国联邦政府的借贷成本上升,进而推升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财务成本,削弱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
也有分析认为,事实上,海外债权人的美债持有占比并不算高,抛售对美国不会产生绝对性影响。据悉,美国联邦债务的持有者主要是美联储及美国社保信托基金,其次是美国本土投资者,最后才是海外机构及投资者。只要美元、美债信用不倒,抛售价格又足够低,自然会有其他机构、国家接盘。
鉴于目前美债收益率仍是全球资产定价的主要依据,对外汇市场、股市和资产定价均有影响,这意味着主要债权国不太可能一次性清空美债,否则恐将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完)(原标题:为何各国减持美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