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8日,中国国产大型客机C919成功实现首次商业载客飞行。这一时刻标记着中国民航业自主研发大型客机的商业运营时代正式开启。
▲图为5月23日,东航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进行验证飞行。(图片来自中新社)
2023年5月28日,中国国产大型客机C919历经研发、制造、认证、运营四大关卡后,终于从上海虹桥机场飞向北京首都机场,成功实现首次商业载客飞行。这一里程碑式的时刻标记着中国民航业自主研发大型客机的商业运营时代正式开启。
▲图为东航客舱服务部总经理钟雯在航班上展示首航纪念登机牌。(图片来自中新社)
大飞机的“中国式浪漫”
就像祥云随飞机在天际遨游,不仅象征着平安吉祥,更彰显出中国元素的韵味。此外,机上的食品也饱含中国风,旅客们可享用主题餐食“五福临门”,包括腊味煲仔饭、三色水果拼盘、C919首航特色芒果布丁、东航自制巧克力酥饼和大白兔牛奶糖等。
为了增添旅途的惊喜,东航专门为C919制作了以“国色染山河,目之所及皆美好”为主题的航空安全须知视频。在航班起飞前,这个视频将一系列中华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让旅客在愉悦视听的同时,感受到C919机上设施的特点。
另一点人性化的设计,在C919经济舱中,三联座中间座位比两侧的座位宽了1.5厘米,这“一指宽度”的细微改变使得乘客感受到更多的舒适度。航空爱好者郭国平这样分享:“与空客320和波音737相比,C919的座椅靠背可以调整至105度,而其他两者都只能调整至100度。C919的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工学,特别是对于长途旅行的乘客来说,会有更好的体验。”
▲图为在飞机静态区展示的庞巴迪环球6500飞机(图片来自中新社)
大型客机研制,一项勇敢者的游戏
大型客机研制,被誉为“现代制造业的一颗明珠”,但也一直是“勇敢者的游戏”。由于投入大、耗时长、风险高、不确定性强,一百多年来,能成功研制并投放市场的大型客机制造国家数量寥寥无几。
别说大型客机了,就连支线客机都困难重重。例如,日本的三菱重工曾巨资研发喷气式支线客机SpaceJet(原名MRJ),但因多种原因最终以失败告终。同样,加拿大的庞巴迪也未能成功地将其支线飞机发展为主线飞机,最终被空客收购。
自1970年中国自主研发的“运十”飞机项目启动,至2023年C919首次商业载客飞行,中国的“大飞机梦”已经历了53个春秋。
C919的成功商用,不仅拉动了中国制造业从原材料研发,设计生产,到市场运营的全产业链,还在产业链龙头和创新驱动两个方面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目前,C919已经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这必将推动我国航材、航电、航发、制造、设计、营销、售后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行业的崛起。在民用客机产业链方面,C919的商业运营将对设计、制造、供应商、培训、维修、航材等环节产生积极的影响,进一步提升中国航空工业的整体能力。
▲图为A320系列飞机(图片来自中新社)
挑战空客与波音的天空垄断
众所周知,全球大型民用客机制造业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和产业整合,目前已经形成“空客+波音”的双寡头垄断格局。在此背景下,制造中国自己的大飞机,其背后考量的也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信心、勇气和水平。因此,中国国产C919成功完成商业首飞,也在第一时间引发国际航空业界的极大关注。
《华尔街日报》第一时间发文评论称,C919商业首飞意味着波音和空客几十年来的“双头垄断地位”在中国市场受到了挑战,尽管这一挑战规模尚小,却颇具象征意义。韩国《首尔新闻》引述波音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航空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到2041年,中国飞机乘客数量将增加超过一倍,中国购买的新客机数量将占全球五分之一。随着中国民航客机需求的不断增长,C919的未来市场潜力巨大。多家国际媒体在报道中强调,截至2022年底,C919已经累计收到32家客户的1035架订单。
当然,作为窄体干线客机领域的“新手”,C919在与波音、空客等主流机型的规模、运营经验、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但有了良好的开端,我们有理由满怀期待。在广阔的蓝天中,中国的C(C919)能与欧洲的A(Airbus)、美国的B(Boeing)一起,ABC并肩翱翔。(完)
综合中国新闻网、中国小康网、新京报、极目新闻、新华网等
作者/袁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