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百年“世博长卷”,它与中国的缘分还要从几捆丝绸说起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1744621063430

回望世博历史,它曾是中国眺望西方的望远镜,如今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窗。

4月13日,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大阪世博会)正式开园,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的中国馆是本届世博会面积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

世博会被誉为人类文明的百花园。历史上第一次世博会,于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在人类历史上,像这样的持续上百年的大型国际盛典为数不多。

百年世博从来不缺中国人的追梦足迹,中国与世博会的情缘,从首届世博会时就已开始。中国商人徐荣村从上海发往伦敦的12包湖丝,在首次世博会上捧得金奖。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为中国人眺望世界的窗口,更是一扇敞开的大门,让世界看到一个开放的中国。

  ▲4月13日,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大阪世博会)正式开园。图为参观者在中国馆内参观游览。(图片来自中新社)

中国人的第一次亮相

世界博览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历史上的第一届世博会是1851年5月1日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它的开幕标志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诞生,也是现代大型展览的起源。由于有世界上工业最发达国家的参与,“世界万国博览会”变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博览会,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34个国家接受了参展的邀请。

在1851年伦敦首届世博会上,一位中文名字叫徐荣村,英文名译为“琼阿德”的广东商人将自己经营的12捆“荣记湖丝”运到了伦敦,并率领三名小脚女人——自己的妻子妾室一同前往参展,成为当时唯一参展的中国人,受到了英国女王和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的接见,“荣记湖丝”也获得博览会的一致好评,获得了金银大奖。

评委会对“荣记湖丝”的评语是:“在中国展区,上海荣记的丝绸样品充分显示了来自桑蚕原属国的丝绸的优异品质,因此评委会授予其奖章。”

在那之后,英国、法国、美国举办的数次世博会上,都有中国展品亮相。茅台酒、张裕葡萄酒、常州梳篦和不少工艺品与原材料多次在世博会赢得殊荣。

  ▲2024年4月,民众身穿中国传统服装在上海世博源合影。(图片来自中新社)

上海世博会:中国社会走向开放的“成人礼”

然而,在1851年的世博会上,真正留给世界的印象并不是中国的湖丝,而是在展馆里隆隆作响的蒸汽机、气压机以及代替马车帆船的火车汽船……

直到时间的齿轮转动到21世纪。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第41届世界博览会,这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世博会。它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体现了全人类对于未来城市环境中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从5月1日开园到10月31日闭幕的184天时间里,来自246个国家、国际组织的参展方,通过精彩纷呈、美轮美奂的展示、论坛、表演等形式,探讨城市未来发展前景,生动诠释了“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世博理念。7308万人次的中外参观者,创造了世博会历史上的新纪录。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政府总代表助理徐波在纪念世博会举办十周年时曾撰文指出,如果说2001年中国加入WTO是从贸易体制上融入世界的话,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是中国在精神和价值层面上与世界的一次拥抱,是一次中国社会走向开放和现代化社会的“成人礼”。

  ▲4月13日,在日本大阪,参观者在中国馆的纪念品商店内选购。(图片来自新华社)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靓丽的“中国名片”

不论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东方之冠”中国馆,还是2020年迪拜世博会“华夏之光”中国馆,在近几届世博会上,中国馆通过展馆本身向世界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据介绍,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的中国馆,是大阪世博会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将围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主题,以“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三大篇章为叙事主线,展示5000年中华文明孕育的传统生态智慧,展现新时代绿色发展的理念与成就,展望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一部世博史,几乎就是一部浓缩版的科学技术发展史和工业文明进化史,也是一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的历史。

回望世博历史,它曾是中国眺望西方的望远镜,如今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完)

参考中新社、新华社、《中国艺术报》等资料

责任编辑:向光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