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评丨困住年轻人的“孔乙己长衫”,到底是什么?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 1677662023241

无论这“长衫”是与生俱来的家庭环境,还是不忍割舍的读书人身份,亦或是难以翻篇的人生经历,都不该成为我们追求自由、成就自我的绊脚石。

孔乙己,一个世纪前存在于小说中的人物,百年后成为了热搜关键词。一些年轻人将“孔乙己”的形象与自己的人生境遇挂钩,“读过点书,又混得不如意,干别的吧,又放不下读书人的身段”,调侃眼下“高不成低不就”的生活。

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在四书五经中耗尽年华,却发现功名利禄如同明月般遥不可及。即便沦落至求乞为生,也不愿脱下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他是百年前迂腐书生的缩影,充满命中注定的悲情色彩。

时至今日,这样一个人物却戳中了年轻人的痛处,当代“孔乙己文学”应运而生——“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学历不仅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字里行间,是月亮与六便士之间的挣扎与逡巡。

孔乙己“照进现实”,反射出年轻人的生存压力和焦虑情绪。这个话题的讨论者,多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他们或正在求职,或刚步入社会不久。象牙塔中的意气风发,在现实的激烈竞争和疯狂“内卷”中被逐渐消磨,取而代之的是迷茫无措的泛焦虑情绪。他们无法接受自己“历览千载书”,却仍旧“吾道属艰难”。不安于现状,却又无法改变现状,自觉陷入了孔乙己的“长衫困境”。

困住年轻人的“长衫”,到底是什么呢?虽然网友对自己的困境各有表述,但几乎都将“学历”比作“长衫”。生活的困顿,似乎是因为被学历束缚住了。说白了,就是无法接受从事学历门槛低的工作,否则寒窗苦读十年,岂不是白读了,又该如何给自己、给家人一个交代?

钱钟书先生曾说,“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读书,让我们看到了万千世界,让我们拥有远大理想。它未必能换来一个铁饭碗,抑或一份高薪资的工作,但它一定能让你完善自我,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将人生逆旅归结于读书,为碎银几两否定努力的价值,如此上纲上线大可不必。

应当看到,大多数网友只是将“孔乙己文学”视为一种宣泄渠道,网上发发牢骚,现实中仍旧清醒地规划着自己的生活,这在热搜话题中也不鲜见。“211高校学生毕业5年存款5000元”背后,是当事人换工作、学画画的努力劲头;“这届年轻人热衷摆摊”背后,既有更自由的生活状态,也有不得不面对的经营难题。

每代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无论这“长衫”是与生俱来的家庭环境,还是不忍割舍的读书人身份,亦或是难以翻篇的人生经历,都不该成为我们追求自由、成就自我的绊脚石。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我们每个人都该努力脱下。(完)

作者/刘望潮

责任编辑:步步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