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在海外“出圈”,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影响力,也彰显了海外民众对中国文化及东方美学的认同。
2023年香港花卉展览3月10日开幕,此前一天,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在其官方账号上发布了一则视频,局长杨润雄、副局长刘震及政治助理招文亮面对镜头,身穿汉服扮才子,为香港花卉展览代言,向全国网友推介香港旅游。这种既有亲和力又有文化味道的推介方式,受到网民好评。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中国已有上百名文旅局长频频亮相社交网络,他们身穿古风服装,或策马扬鞭驰骋雪原,或笑傲江湖变身侠客,或在千年银杏谷中随曲舞剑,不仅带动了家乡文旅产业的发展,还展示了精美的“中国风”华服,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华美和自信。
▲古风装扮的湖北省随州市文旅局局长解伟。(短视频社交平台截图)
汉服按不同制式分为唐制、宋制、明制及魏晋制等,满足了汉服爱好者们多元化的审美。2021年9月,世界级时尚杂志《时尚芭莎》电子刊MiniBAZAAR,将“千年,变与不变——汉服复兴”,选定为封面大片,向时尚人士展示了汉、晋、唐、宋、明五个朝代的华美服饰。“中国风”正与国际时尚接轨,重构时尚。
近年来,在社交平台的催化下,汉服正逐渐走向民众的日常生活,甚至还走出国门,在海外圈粉无数。
这几日,泉州、无锡、合肥、青州、潜江、湖州等多地重现了中国传统节日“花朝节”,不少汉服爱好者前往踏青赏花、拍照留念。
在香港,有一群热爱汉服的年轻人组成“汉服香港”社团,身体力行地推广汉服及中华传统文化,把传统融入现代生活;香港啬色园2月5日还举办了首届汉服比赛活动。
借助TikTok等海外社交平台,汉服之风还吹向了全球,收获诸多“洋粉丝”。市场规模也在快速增长。在亚马逊、eBay、速卖通等跨境电商平台上,各种价位和款式的汉服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一些电商平台除了售卖汉服,还会普及汉服知识,让海外消费者进一步了解汉服文化。
在中国,汉服产业撬起了百亿级大市场。据《2022-2023年中国汉服产业现状及消费行为数据研究报告》,汉服产业在2025年有望达到191.1亿元人民币,未来有较大的上行空间。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汉服装饰物包括披帛、革带、佩带、发饰、刺绣、珍珠等,经过千年岁月的沉淀,其风韵尽显中华之美。汉服在海外“出圈”,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影响力,也彰显了海外民众对中国文化及东方美学的认同。(完)
作者/万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