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中国先贤、中华文明留给当代年轻人最好的引导与激励。
“这叫嗢怛罗曼怛里拏洲,那叫舍谛洲,下边还有遮末罗洲、筏罗遮末罗洲、提诃洲、毗提诃洲……”这些听起来生僻又拗口的古建筑名称,在颐和园保洁员张旭口中显得相当“小儿科”。这两天,他为游客讲解颐和园万寿山四大部洲建筑群的一段“贯口”视频刷屏网络,惊呆了无数网友,被大家盛赞为“最强扫地僧”。
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少林寺负责打扫藏经阁的老和尚虽籍籍无名,却洞察世事、智慧超群,且身怀绝世武功。后来,“扫地僧”就成了世人对“大隐于市”的最高诠释。此次刷屏的张旭也没想到自己会火。对他来说,那是无比寻常的一天。除了做好保洁,他常会为游客指路、答疑,也偶尔讲解,“这回是恰巧让游客拍下来了”。只是,每个看完张旭讲解视频的人都能想到,“扫地僧”的一朝成名显然不是“撞大运”,这“恰巧”背后是无数个结束工作后的日日夜夜,他埋头苦读、阅遍史料、悉心研究的点滴努力。而他所认为的“寻常”也给无数平凡如他的人指明了另一条路,这条路通向平凡中的精彩,通向源于热爱、专注、执着创造出的生命之光。
▲北京颐和园游人如织。(中新社资料图片)
近年来,类似的高手在民间的故事屡屡“出圈”,“十一”期间刚因即兴讲解云肩而走红的郑州博物馆保洁阿姨,3年背了15000个英文单词的北大保安,诗词大会夺冠的外卖小哥,以及国家图书馆里精通十几门外语的普通管理员……观察这些被大众捧上神坛的“扫地僧们”不难发现,他们往往是痴迷于传统文化某一个细分领域的绝顶高手。从他们身上,人们不断感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生命力,这种力量穿越时空、流淌千年,深深烙印在那么多普通人的基因血脉之中。更令人惊喜的是,“扫地僧们”往往保有谦虚恭谨的传统美德,秉持着淡然处世的东方哲学。张旭说自己就是“颐和园里的一颗石头”,在这座中国最后一座皇家园林面前,这位古建高手把自己降到尘埃里,安静质朴地守护着心中对传统文化,乃至对家国的热爱。也许,这些才是张旭的故事能打动千万人心的深层次原因。
对个人来讲,张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识,丰富了生活的意义,让自己可以坦然面对工作的沉重,现实的琐碎与纷扰,但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他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拓展了新的可能。传统文化这本大书的加持让张旭在芸芸众生里散发出星河般的光芒,它带给更多人美的感受与体悟,加深了人们对中华文明的了解与认识,也长久照亮了那些有梦为马的平凡人生,它更让越来越多挣扎在焦虑生活里的人相信,谁都有希望成为“扫地僧”。“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中国先贤、中华文明留给当代年轻人最好的引导与激励。(完)
【本栏目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作者/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