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在韩走红的糖葫芦仅仅是样本之一。更多“糖葫芦们”走出国门,为海外食客掀起“美食中国”的面纱。
近日,中国传统小吃糖葫芦在韩国年轻人中“出圈”,受宠程度直追当地消费者最爱的炒年糕。在韩国不少地方,甚至掀起了糖葫芦投资创业潮。截至10月,韩国代表性的糖葫芦品牌门店数量达到420多家,在一年内暴增十倍。
糖葫芦为何成为韩国年轻人的心头好?
其一,归功于全球化和互联网。经济全球化不仅让人们可以“说走就走”满世界旅游,也让美食在世界“走家串户”显得稀松平常。互联网的高曝光、快传播,也让某种美食很容易成为“网红”。其二,这与美食的特性有关。美食可以跨越语言、国家等障碍,所有消费者都可无门槛地体验。其三,这与当下年轻人视野更开阔、包容性强、乐于尝鲜有关。
不过,糖葫芦能在韩国“圈粉”,更在于它靠“食”力征服了消费者的味蕾。为更好适应韩国消费者的饮食习惯,韩国街头的糖葫芦相应减少了糖量,同时还把食材从常用的山楂扩容到葡萄、草莓、猕猴桃、菠萝、橘子等水果。
事实上,糖葫芦在韩国走红并非偶然。在美国出圈的西安肉夹馍、征服英国民众的武汉热干面、让东南亚人“上头”的麻辣火锅,让日本食客欲罢不能的宫保鸡丁……近年来,不少出海的中国美食都迎来了高光时刻,一再凸显出中国的不俗“食”力。
▲1月22日(中国农历兔年正月初一),游客在北京前门步行街附近一家商铺选购冰糖葫芦。(中新社资料图片)
这种“食”力首先源自中国美食在视觉、嗅觉、味觉上给了海外消费者新鲜的体验。比如,颜色艳丽、包着晶莹糖衣、富含维生素的糖葫芦,给食客带来美味和愉悦,也可能唤起他们的一段美好回忆。由于南北横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中国食材种类丰富,不同地区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美食,加之民族融合、社会迁徙带来的文化交融,最终催生了百花齐放的中国菜品。
这种“食”力还反映在烹制方式上。西餐厨师通常采用平底锅、烤箱等厨具,烹饪方法主要有煎、烤、焖等几种,但中餐炊具不拘泥于形态且采用明火灶,形成了炒、灼、蒸、酱、扒、卤、熏、汆、煸、煨等令人眼花缭乱的方法。在火候运用上,中餐还善用旺火、中火、小火、微火等不同火种用以烹制不同口味、不同食材的美食。
中国美食不只具有饱腹功能,还是文化密码的承载者。《礼记•礼运》曾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意思是说,食礼就是一切礼仪制度的基础,中国美食因此也凝聚着社交、礼仪、文化等诸多功能。宴席中,中国人讲求老年上少年下、上辈上晚辈下的座次,这体现的是传承千年的“尊老”观念。
清淡爽口的豆腐与火红辣椒共同演绎出极致舌尖芭蕾,折射出中国“和而不同”的文化观;一锅麻辣味道的汤锅里,无论荤素皆可“烫”,体现中国海纳百川的文化底蕴;用玉米和排骨炖制而成的汤食补品玉米排骨汤,传递中国阴阳五行平衡之道……中国美食中食材搭配以及烹饪方法,折射出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中国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在韩走红的糖葫芦仅仅是样本之一。更多“糖葫芦们”走出国门,为海外食客掀起“美食中国”的面纱。(完)
【本栏目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作者/骆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