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打工人想用三位数下单温暖自己,就会发现这个预算只能去儿童区。
近日,某国产新锐品牌羽绒服因卖到7000元遭遇网友吐槽。无独有偶,另一国产羽绒服老品牌也因平均价格升至1600元被“嘘”上热搜。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今年羽绒服价格的确让不少打工人感到“高攀不起”,一些人甚至调侃自己:我这一年到底有没有努力工作?
事实上,近年来将价格“打上去”的远不止这两家国产羽绒服品牌,一些原来经常“混迹”在小县城的羽绒服品牌也打起了翻身仗。如果打工人想用三位数下单温暖自己,就会发现这个预算只能去儿童区。这恐怕会让一度走中高端路线的美国品牌北面(The North Face)羽绒服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太“谦虚”了。
一些国产羽绒服变得不再接地气,既与近年来原材料、人工、门店租金等成本支出增加有关,也与它们想撕掉低端标签、对标国际大牌的雄心有关。
▲顾客在商店里试穿羽绒服。(中新社资料图片)
国产羽绒服想走高端化的路线可以理解,毕竟低端意味着商品同质化、市场内卷化。近年来,中国羽绒服市场每年几乎以两位数的增速扩容,2022年中国羽绒服市场规模超过1600亿元,但高端市场始终是国外品牌的天下。加拿大鹅(Canada Goose)发布的2024财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该品牌在亚太地区营收增长52%,中国市场是业绩贡献大户。向国际品牌看齐,既能让自己不差钱,又能为国争光,这本是好事一桩。
不过,高价不等于高端。罗马城也并非一天建成。
加拿大鹅、法国盟可睐(Moncler)有着羽绒服中“爱马仕”之称,但不少中国人并未觉得它们高不可攀,甚至一度将某些款式买成“断货王”。这些国际大牌能在中国风生水起,关键还是胜在填充物选取、功能设计、面料工艺、品牌形象等方面。
加拿大鹅以抵御极寒著称,多年来一直是南北极科考以及攀登珠峰活动中高频次亮相的装备。在加拿大鹅没有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很多中国明星艺人、企业家便已是这只大鹅的拥趸,一些国际政治人物也经常穿着大鹅公开亮相。与这些品牌相比,国产羽绒服的功能性有待市场进一步检验,品牌故事的讲述同样有所欠缺。
价格高得惊吓到人的情形,被消费者调侃为“价格刺客”。很多人没想到,这个冬天捅自己一刀的刺客居然是过去走亲民风的羽绒服。
几年前,一些国产羽绒服声称要做加拿大鹅和盟可睐的平替,但如果它们摒弃亲民路线,消费者将不得不考虑如何平替这些刺客。这个冬天,不少中国年轻人掀起了抢购军大衣、花棉袄的风潮,这虽有调侃娱乐的成分,但谁又能否定这没有对抗羽绒服刺客的意味?
国产羽绒服要走高端路线,还须稳扎稳打,让品质和品牌说话。羽绒服刺客当不得,这不会助其跻身高端俱乐部,反而会刺伤公众,最终反噬自身。(完)
【本栏目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作者/骆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