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评丨年轻人拉动“殷墟流量”,到底是为了探寻什么?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 1709718351903

从那些“春到洹上”的年轻人身上,我们可以找到“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内源动力,这动力来自深层次的文化认同,更来自遥远却共通的民族记忆。

在古老的安阳洹水之滨,与殷墟宗庙宫殿区隔河相望之地,中国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新馆近日正式对外开放。短短十天内,这座形如巨大青铜器的恢弘建筑便成为文博界的“顶流”、龙年第一个“爆款”博物馆打卡地。连日来,“来殷墟博物馆新馆赴千年之约”等话题在互联网上掀起讨论热潮,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了新馆“打卡照”,并分享了参观感受和游览攻略。

  ▲2月26日,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图为馆内展示的甲骨。(图片来自中新社)

作为中国考古学摇篮,殷墟为何每一次上新都能成为“博得眼球”?回望过去,殷墟考古是中华大地上最震撼人心的文明探索之一。“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晚商都城遗址。尤其是甲骨文的发现,让中国信史向前推进了约1000年。从零散记录到大邑商,从汉字源头到文明根脉,从考古遗址到世界文化遗产……殷墟走过近百年长路依然风华正茂,有无数考古谜团待考,也不断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就在殷墟新馆开放的前一天(2月25日),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安阳:中国的古代王城》特展先行启幕,在大洋彼岸再现了中国商代晚期都城的历史风貌。

当年一片甲骨惊天下,而今新馆开门即“出圈”,“殷墟热”其实只是当下“文博热”的缩影。刚刚过去的寒假,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家自然博物馆等热门博物馆门票每天被“秒光”,“一票难求”频频登上热搜。从门可罗雀到人潮汹涌,以殷墟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博机构实现华丽转身背后,实则是巨大的时代之变与思想转折。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精神生活方才有了更高质量的追求。人们慢慢意识到,追寻文明的生命力,还是要到留存文明的博物馆里。

曾经,那些冰冷的文物只是躺在玻璃柜里的古老标识。但如今,当博物馆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当一个个甲骨文通过科技手段“活”了起来,以生动通俗的语言讲述着3000年前的商人生活,你会感受到与祖先共享着同一片精神家园的喜悦。唯有透过一件件文物,我们才能与历史对话,一窥数千年前祖先的思想与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3000多年过去,大商缔造者汤的九字盘铭像一句古老的寓言,诠释着文明探源的魅力,也激励着一代代今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考察殷墟遗址时提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从那些“春到洹上”的年轻人身上,我们可以找到“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内源动力,这动力来自于与祖先温暖的情感共鸣,也来自深层次的文化认同,更来自遥远却共通的民族记忆。(完)

【本栏目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作者/陶然

责任编辑:向光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