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签朋友圈再扩容,是中欧关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持续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将带动入境游的持续升温,让中国迎来双重利好。
中国外交部7日宣布,3月14日起将对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这是继对法国、德国等国单方面免签以及与泰国、新加坡等国互免签证后,中国免签朋友圈再扩容。
免签朋友圈再扩容,是中欧关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持续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将带动入境游的持续升温,让中国迎来双重利好。
最直接的表现是能为中国入境游增收。多年来,中国国内旅游收入表现不错,但入境游收入与很多国家还存在差距。2019年中国入境游收入为771亿美元,只占GDP的0.5%,但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入境游收入普遍占到GDP的1%-3%。研究显示,中国入境游收入如能占到GDP的1.5%,每年就会增加超过1万亿人民币的旅游收入。
▲2月11日,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美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民警为旅客办理入境手续。(图片来自中新社)
去年底以来,来中国的游客明显增多。刚刚过去的春节,来自法国、德国、新加坡等国的外国游客人数较2019年同期翻番。瑞士、爱尔兰等国加入中国免签朋友圈,有助中国入境游行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更多外国游客来华旅游有助增进相互了解。源于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等差异,不少外国人对中国了解不足,甚至对中国印象比较片面、固化。中国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行是一次精神解压和寻找快乐的过程,也是一次探索未知、发现新奇之旅。通过旅行,人们有机会看到大自然的神秘,感悟到多元文化的魅力。通过深入不同国家,与不同文化信仰的人接触,人们才会站在对方立场看问题,了解并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和习俗、传统。换言之,旅行有助打开格局视野、消除偏见、增进理解。
东西文化差异,使得中国在建筑、礼仪、美食等方面都塑造了独有的东方韵味,也让中国人在解决问题上经常展现出东方智慧和逻辑。更多外国人脚步踏上中国土地,中国便触手可及,不再是个模糊的符号。当他们穿梭于北京的胡同,行走在上海的外滩,漫步在西安的城墙下,徜徉于江南古镇;当他们穿上汉服打卡,因中国美食“上头”,被中国功夫圈粉,对高铁速度惊讶,因无处不在的“数智”技术感叹时,中国“传统与现代融合”“古朴与时尚合体”的画像便会越发清晰。他们逐渐理解中国、读懂中国,也会向身边人讲述来自中国的真实故事。
中国免签朋友圈扩容,让世界与中国的“距离”更近。刚刚过去的春节,泰国、新加坡等国便迎来了“泼天的富贵”,不少欧洲国家也因中国游客的到来感到欣喜。
针对中国持续优化签证政策,一些欧洲国家去年以来也做出了积极回应。法国宣布拥有中国或法国硕士学位的中国公民可获5年签证,爱尔兰表示将为中国人赴爱提供更多便利,瑞士表示将为中国公民和企业提供更多签证便利……中外之间的双向奔赴,有助于加强世界文化交流合作,增进各国民众相互理解。
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今天,这样的互动显得尤为可贵。(完)
【本栏目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作者/骆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