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黑神话:悟空》爆火背后,文创真经何所在?

来源:“东西问”微信公众号 1726035322956

以技术层面的硬实力赋能文化层面的软实力,“自有大儒为我辩经”将不再是一纸空谈。

从预售阶段就广受关注,中国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20日正式解锁上线。这部取材自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的首部国产3A大作,发售当日便登上Steam最热玩游戏榜首,目前总销售量超过450万份,总销售额超15亿元。  ▲《黑神话:悟空》在Steam平台登顶热销榜榜首。(网络图片)

与《黑神话:悟空》相关的讨论,更是在境内外社交媒体频上热搜。一时间,那只在《云宫迅音》中踏着筋斗云而来的“猴子”,在中外年轻人和游戏玩家面前,上演了一出“大圣归来”的好戏。

《黑神话:悟空》火爆的背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焕发的新生。为何在众多国产IP、西游题材中,《黑神话:悟空》能够引爆现象级潮流,从中又可窥探哪些文化创新的“真经”?  ▲《黑神话:悟空》宣传图。(网络图片)

不同于其他媒介,游戏在文化传播中更具有互动性和沉浸感。3A游戏(一般认为指“a lot of money,a lot of time,a lot of resources”,即开发成本高、周期长、消耗资源多的游戏)所带有的庞大世界观、类电影画面质感、对经典文化的创新演绎特色,以及精良的技术制作,是3A游戏能够鹤立鸡群于一般游戏所独具的优势。

7年间,为创作《黑神话:悟空》,开发商游戏科学实景扫描山西玉皇庙、重庆大足石刻、浙江时思寺等全国多处名胜古迹,创造出真人级别的战斗画面。使得该游戏不仅在视觉上达到了领先水平,更在故事叙事上独具中国特色,以水墨山水画、定格动画等方式,为用户创造了一种极具艺术价值的游戏体验,将3A游戏的优势发挥得尽致淋漓。

从预告中的小小金蝉到煽动出滔天波浪,看似“神秘”的东方文化,也因此得以可视化的方式,跨越语言障碍,吸引众多海内外玩家为此驻足。

《黑神话:悟空》的爆火离不开技术,但情怀与文化始终是赢得掌声的利器。结合陕北的三弦说唱、佛教净土宗信持诵咒语等,依托传统文化的内核,游戏巧妙地将唢呐等民族乐器与西洋电子乐器融合,以充满中国特色的配乐,向全世界玩家展示了中华“真功夫”。在体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实践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力证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从他塑到自塑,文化创新的重点不在于用什么文字,而在于讲好内涵。使用“Wukong”“Jin Gu Bang”,代替“Monkey King”“金色的棒子”,体现了信、达、雅的文化韵味。读作“Wu Kong”而非日语的“Goku”,讲好自己的故事,展现今日中国对自身文化的自信看法,在文化创新发展中,远比一味迎合、失去特色更为重要。  ▲《黑神话:悟空》中各类角色的译名。(网络图片)

事实证明,海外玩家并未因这些看似“蹩脚”的汉语拼音式英语而打退堂鼓,反而有不少“歪果仁”主动来念《西游记》这本3A游戏“中国经”。

近年来,《哪吒之魔童问世》《中国奇谈》《长安三万里》都曾以精妙之技巧,赋能文化产业创新。综艺节目《喜人奇妙夜》也多次巧改传统名著,助力内容创新破圈。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出圈,是中国文化创新在“漫漫取经路”求索前进的一大步。

面对前景可期的发展机遇,借《黑神话:悟空》横空出世的东风,文化产业工作者当继续深耕内容创新,以技术、智慧积累沉淀,打造高质量、富内涵的文化产品。

“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高质量的支撑和富内涵的感召,可谓文化创新的“真经”所在。以技术层面的硬实力赋能文化层面的软实力,“自有大儒为我辩经”将不再是一纸空谈。(完)

作者/裴心语

责任编辑:向光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