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载荷专家”?其实你早就认识他了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1685442938152

如何让更多的科学家拿到太空“门票”,甚至让普通人也享受一把“太空旅游”,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缥缈想法,而是展现在不远处的新征途。

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搭载着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三名航天员奔向太空。在这三名航天员中,戴着眼镜的桂海潮格外引人注意。

戴眼镜也能上天?不是飞行员出身也可以进太空?近日来,诸如此类的讨论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其实,这位戴眼镜的航天员是中国首位非飞行员出身进入太空的“载荷专家”。

  ▲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6时42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6时44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许学强下达出发命令,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图片来自中新网)

“载荷专家”都做什么工作?

桂海潮是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的一名教授。作为没有任何飞行经验的“普通人”,桂海潮在经历两年时间完成百余项训练后,从众多报名参选的人员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中4名载荷专家其中之一,并成功加入神十六飞行任务。

“载荷专家”都需要做什么工作呢?简单来说,载荷专家就是前往太空进行各项专门科学实验和探测的科学家或者工程师。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包括天文观测、物理试验、生物医学试验,或者其它科学相关的研究项目,但是,更多的还是新兴技术和科学发现的试验。

他们一般从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家中选拔,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医疗保健等方面工作。根据每次飞行任务的不同,研究的技术领域也不同,他们可能是流体物理学专家,也可能是材料学专家。

与航天员很大的不同点在于,他们不需要超强身体素质和丰富战斗机飞行经验,上空间站就是为了完成实验工作。正如本次中国派出的载荷专家桂海潮,在入选航天员前就是一名大学教授。

  ▲航天员桂海潮5月29日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图片来自中新网)

NASA如何选拔载荷专家?

对于“载荷专家”这个身份,不少人感到很陌生,但其实美剧《生活大爆炸》的几位学霸中,就有一位是“载荷专家”。

在第六季中,剧中的主人公之一、麻省理工大学工程师霍华德就曾接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委派,以“载荷专家”的身份飞上太空,在空间站安装他设计的马桶(废液处理系统)和望远镜等装置。

  ▲《生活大爆炸》主演霍华德(图片来自《生活大爆炸》截图)

早在上世纪60年代,苏联就开始从工程技术人员中选拔飞行工程师了。到70年代,NASA正式将“载荷专家”加入到飞行任务中。1972年,参加“阿波罗17号”登月飞行的航天员哈里森•施密特成为第一位真正的载荷专家。他是一位职业地质学家,在对月球进行实地考察方面远胜于其他航天员。

当时,NASA为了“阿波罗计划”能有更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于是开始从科学家中选拔载荷专家。他们通常来自实验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提名或飞行任务的发起机构,要求拥有医学、工学或一门自然科学的博士学位,但并不需要当过飞行员。

由于缺少飞行经验,NASA将送他们进入空军飞行进行一年的学习和训练,在身体素质及飞行技能等达标后,方能进行飞行任务。他们既不是NASA的雇员,也不需要以航天员为职业,在飞行任务结束后,便可返回原来的工作岗位。

“普通人”也能进入太空吗?

随着戴眼镜的载荷专家进入太空,很多人开始好奇“平民太空”的时代是否到来了?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放到了“普通人”是否能够进入太空。

事实上,在2021年9月16日,美国企业家马斯克的SpaceX便将4名普通人送上了太空。他们无一是专业宇航员,且都没有受过长期专业航天训练。今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推特上表示,中国的航天计划发展比大多数人认为的更加超前。

  ▲马斯克社交媒体发言(图片来自推特截图)

随着我国航天工程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科学实验越来越专业,任务不同选拔标准也有所不同。以往所有航天员都需要驾驶宇宙载人飞船的要求发生了改变,配戴眼镜并不影响载荷专家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

载荷专家的应运而生、横空出世,标志中国“飞天”进入了新阶段、新境界,意味中国航天人探索宇宙的活动进入科学的更深层次,也更加日常化。着眼未来,如何让更多的科学家拿到太空的“门票”,在太空展开科学研究,甚至让普通人也享受一把“太空旅游”,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缥缈想法,而是展现在不远处的新征途。(完)

综合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网、京报网、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中工网、封面新闻等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