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清澈的眼神,不愧是雪山嘤嘤怪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1742203441782

眼神清澈的雪豹幼崽凌小蛰,一经报道,便迅速吸引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与此同时,与雪豹相关的话题也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

好消息!凌小蛰首次爬出木箱!

近日,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西宁植物园)接收到一只来自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索加乡的濒死雪豹幼崽。经过救护人员数天的救治,雪豹幼崽状态有所改善,但仍未脱离危险。

根据救护中心惯例,这只雪豹幼崽被命名为“凌小蛰”。自2017年以来,救护中心救护雪豹均以“凌”为姓,一方面“凌”本意冰雪,与雪豹气质吻合,另一方面“凌”有“跨过、越过”的含义,旨在表达全体救护人员希望能帮助被救护雪豹跨越其生命中一道坎的美好愿望。而名字的第二个字通常来自救护时最接近的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字,如“凌霜”“凌寒”等。此前,救护中心曾于2021年3月救护放归过一只雄性雪豹,被命名为“凌蛰”。因此,这只惊蛰当日救护的幼崽被命名为“凌小蛰”。

这只眼神清澈的幼崽,一经报道,便迅速吸引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与此同时,与雪豹相关的话题也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

  ▲2023年5月6日,祁连山国家公园,被追踪雪豹在原地被放归。(图片来自中新社)

雪豹,豹中唯一的嘤嘤怪

想象中的雪豹:优雅、神秘、雪山杀手。

实际的雪豹:独居社恐、见人就跑、嘤嘤怪“大猫”。

雪豹是一种长得非常漂亮的猫科动物,它们有着灰白色的毛发,浓密且蓬松柔软,上面还有黑色的斑纹。雪豹的脊椎灵活,四肢强壮,有出色的爆发、加速、急转和跳跃能力,能捕杀自身体重3倍大的猎物,是名副其实的顶尖捕食者。它们栖居于海拔3000-4500米的山地高原地带,因此又有“雪山之王”的美称。

作为大型猫科动物的雪豹,是豹属中唯一不会咆哮的成员,只能发出类似猫的“喵喵叫”,或是粗重的喘息声。究其原因,是雪豹上舌骨骨化程度高,它的声带与小型猫科动物类似,无法像狮、虎、豹等大型猫科动物那样吼叫。

此外,雪豹还有一个傲娇的秘密武器——尾巴。雪豹的尾巴约是其体长的75%-90%,长长的大尾巴能帮助它们在岩石间奔跑跳跃中保持平衡。在雪豹休息时,尾巴还能像大围巾一样为爪子和头部保暖。因雪豹的尾巴太长,有时候遇见河流它们还会叼起尾巴走豹步,可谓相当迷人。

《山海经》中,早已出现雪豹的身影

  ▲2022年2月3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范围内记录到的雪豹出行影像。(图片来自中新社)

《山海经》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这部中华民族的早期社会百科全书记载了众多奇禽异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中就有雪豹的身影。

一为驺虞说。《山海经》卷一二〈海内北经〉:“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彩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虞,乘之日行千里”。说驺虞是上古诸侯国之一的“林氏国”出产的珍兽,它有着虎躯猊首,白色毛发夹杂黑色条纹,尾巴比身子还长,形态优雅敏捷,奔跑速度极快,日行千里。还说它是一种仁兽,性情驯良,不忍踩踏草地,不吃活的动物。作为高山上的旗舰物种,雪豹昼伏夜出,不喜欢在草地和林间穿行,只在傍晚沿着石崖和溪涧的固定路线觅食,这一特性与古人描述“不踏生刍”的细节相符。此外,世界范围内,雪豹并未有过主动袭击人类造成伤亡的记录,被认作“仁兽”也在情理之中。

二为孟极说。《山海经·北山一经》:“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无草木,多瑶、碧。泚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极,是善伏,其鸣自呼。”意思是在遥远的西北,耸立着一座白雪皑皑的神山叫石者山,山中栖息着一种传说中的神兽——孟极。其形状像豹一样,额头上有花纹,周身皮毛像冬天的初雪一样洁白,它疾如风,静若幽谷,每一步都踏在雪山顶上。这种兽善于潜伏隐藏,发出的叫声像是在喊自己的名字。

有学者将孟极的形状、毛色、栖息地的自然环境、习性及产地等与雪豹进行对比,考证出孟极即今天的“雪山之王”雪豹,而《山海经》中对孟极的记载则为世界上最早的关于雪豹的记载。

保护雪豹,我们是认真的

  ▲2024年11月15日,9款“汉服雪豹”亮相青海西宁,以生动、可爱、憨态的形象吸引市民关注。(图片来自中新社)

你知道吗?中国是雪豹的起源中心,拥有超过60%的栖息地和种群,是最重要的雪豹分布国之一。数据表明,全球雪豹数量约7000只,中国约有4500只,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

而关于雪豹的保护,我们也一直在路上。2018年,中国绿化基金会正式发起“雪豹守护行动”项目,致力于雪豹种群监测及栖息地保护。项目实施以来,联合众多爱心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通过共同发起、项目监督、研讨会、现场调研、宣传推广等方式,支持一线科研团队开展雪豹种群监测、栖息地修复等保护工作,促进雪豹栖息地质量改善。

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是雪豹的重要栖息地。截至2024年10月,全省雪豹数量约为1200只。目前,青海通过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有力构建了以雪豹为引领的生物多样性监测调查体系,在监测调查、个体卫星追踪研究、救护救助、栖息地评估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近年来,西宁市奋力打造“雪豹之都”,随着雪豹IP形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居住在西宁野生动物园的10余只雪豹也成为了“明星”动物,收获了一大批粉丝的关注。

此外,西藏在雪豹保护方面也有着独特的做法。2013年,西藏自治区林草局与万科公益基金会发起珠峰雪豹保护计划,开展栖息地研究、监测以及社区保护等项目,统筹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衔接。该计划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看到这里,你对雪豹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共同守护这位雪山之王吧!

参考西宁文旅之声微信公众号、成都动物园微信公众号、光明网、《中国绿色时报》、北青网等内容资料

责任编辑:江江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