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红山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球学者的目光。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作为“龙的传人”,中华民族对龙的崇拜早已融入血脉。若要追溯龙文化的源头,便不得不提到距今数千年的红山文化。近日,“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甄选300余件文物,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穿越数千年的文明盛宴。
▲7月3日,观众近距离观看“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上的文物。(图片来自中新社)
红山文化,这个考古意义上的学术词汇,许多人可能会感到陌生。红山是一座什么山?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城区的东北郊,有一座赭红色的山峰,名叫“乌兰哈达”,蒙古语意思是“红色的山”。赤峰这座城市因拥有红山得名,而“红山文化”也由此命名。
考古学者发现并论证,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一颗璀璨明珠,发端于距今6500年前后,至5800年前后迈入古国文明阶段。红山文化不仅以龙图腾、龙信仰而闻名,还是“中华礼制之源”——早在6000年前就已构建了发达的祭祀礼仪体系,形成了中华民族敬天、崇祖、尊王的传统信仰。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红山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球学者的目光。他们透过红山文化都看到了什么?
▲7月3日,观众在“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上用手机拍摄文物。(图片来自中新社)
加拿大考古学家、夏威夷大学人类学系教授柯睿思曾在中美两国团队的支持下深入研究红山文化。他表示,红山社会只存在有限的地位分化和微小的生产分工差异,也没有财富积累的证据,因此,祭祀是红山社会重要的社会纽带。相较于政治实体,红山社会可能被称作仪式(共同体)更为恰当。
美国汉学家江伊莉认为,红山文化发掘出土的女神像、形似胚胎的“玉猪龙”等,都代表了当时对女性、对生育的崇拜。“红山文化的神秘和魅力不仅在于其精巧的玉器,更在于它是一个神权主导的文化,通过祭祀仪式联接散布在广阔区域的红山先民。广泛发现于红山文化各地的以‘坛庙冢’为代表的遗迹,奠定了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
“从空间上看,红山文化表现为广袤地域上稀疏分布的群落复合体;从社会结构上看,红山社会已经发展出社会分层与劳动协作。但最关键的,是其具有高度象征意味的祭祀活动,以及蕴藏在祭祀礼器、随葬品和仪式中的自我认知和信仰体系。”在德国汉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谢林德看来,“红山文化不仅对中华文化史至关重要,对理解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新华网、中国日报网、中新社等内容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