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顶尖学者齐聚北京共话合作:科学是超越国界的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 1752464597003

尽管世界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科学家们来自五湖四海汇聚一堂,正是为了以科学为钥匙,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东西问客户端7月14日电】7月13日,来自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近千名专家学者和学生齐聚北京,出席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开幕式,在思想的碰撞中共同探寻破解复杂难题的可能性。大会期间,多位科学家纷纷呼吁加强国际科研合作,尤其强调了中美科学交流的重要性。

  ▲7月13日,众多嘉宾出席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开幕式现场。(李国庆 摄)

当日,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主席丘成桐等4位菲尔兹奖得主、3位诺贝尔奖得主、2位图灵奖得主共同出席。丁肇中、朱棣文、戴维·格罗斯、罗伯特·塔扬、森重文、乔治·卢斯蒂格等6位世界顶尖科学家荣获2025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成为全场焦点。

  ▲7月13日,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主席丘成桐(左)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右)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罗伯特·塔扬颁发2025年度“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李国庆 摄)

丘成桐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尽管世界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科学家们来自五湖四海汇聚一堂,正是为了以科学为钥匙,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他强调:“基础科学的进步不仅关乎技术革新,更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演进的核心动力。加强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促进交流互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罗伯特·塔扬在领奖时用一声中文“你好”作为开场。他高度评价中国在支持基础科学方面的投入,也关注年轻一代科研人才的成长。他直言:“科学是超越国界和民族的。我与来自全球的科学家合作,也希望未来能持续如此。尽管目前存在一些障碍,包括来自我的国家的一些限制,但我仍希望我们能够打破藩篱。”

  ▲7月13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荣获2025年度“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李国庆 摄)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曾任美国能源部长的朱棣文也指出,美中两国的科学家彼此持续的沟通、交流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致力于气候变化研究的他还特别呼吁,科学界要勇于发声,引导公众和政府正视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他指出,未来,我们需要通过科技的发展,找出尽可能好的解决方案,能够让人们负担得起的解决方案。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戴维·格罗斯也长期倡导跨国科研合作,尤其支持美国和中国物理学界之间的深入交流。“我们正处于一个困难时期,但科学从不止步。”他说,“我很高兴看到中国基础科学的飞速发展,并为中国政府重视基础研究点赞。”

  ▲7月13日,89岁高龄的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在开幕式现场发表获奖感言。(李国庆 摄)

89岁高龄的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至今仍带领一个由16个国家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在国际空间站挑战宇宙射线理论的边界。他特别感谢中国合作者的支持,并从西安高新一中的学生宋松霖手中接过为其绘制的肖像画,象征着科学精神在时空中薪火相传。

  ▲7月13日,来自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近千名专家、学者和学生齐聚北京,出席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开幕式。(李国庆 摄)

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由丘成桐于2023年发起设立,已成功举办过两届,主题为“聚焦基础科学,引领人类未来”。在接下来的两周里,包括400余位国际顶尖科学家在内的近千名海内外优秀学者、青年学子将共聚怀柔科学城,在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围绕数学、物理、信息科学和工程三大基础科学领域展开学术探讨和交流。(完)

作者/任雨萌

责任编辑:向光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