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从夏商立朝到晚清民国,从历史神话到民间传奇,修仙这个爱好一脉相承,始终在东方文明的基因里。
杀人放火厉飞雨,万人敬仰韩天尊。千呼万唤,《凡人修仙传》真人版终于来了。
作为“凡人派鼻祖”,小说《凡人修仙传》自问世起便风靡全网,长期霸榜各大书单,连载十余年,收获粉丝无数。这份热度完美延续到了真人版,7月27日正式播出前,优酷预约量已破500万,成为平台年度最受期待剧集,开播当日热度值达8326,刷新优酷2024年以来首日最高纪录。
▲《凡人修仙传》海报。(图片来自官方微博)
凡人修仙,看点在哪?
也许,其核心魅力就在于彻底颠覆了传统仙侠的套路。在这里,你看不到自带“金手指”的天选之子,只有一个资质平平的穷小子,凭借谨慎心性和精妙算计,一路步步为营,最终修炼成仙。
论修仙,中国人绝对是专业的。古往今来,从夏商立朝到晚清民国,从历史神话到民间传奇,修仙这个爱好一脉相承,始终在东方文明的基因里。
古人修仙,卷不动今生就卷来世
生老病死是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而死亡更具神秘色彩,毕竟没人知道死后世界究竟如何。
与影视剧中的神仙总在演绎“死了都要爱”的浪漫故事不同,现实生活中,咱们的老祖宗执着于“死了都要当神仙”,为此还衍生出一套逻辑严谨的“修仙指南”。
在两汉时期的精神世界中,死后成仙信仰占据着核心地位,深刻影响着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而“魂魄二元论”则构成这一信仰体系的哲学基础。简而言之,魂与魄统一于生者体内,人死之后魄随肉身入土,魂则有望飞升仙界。因此,灵魂升天构成了死后成仙的核心内涵。
▲4月29日,“人间镜像——广州汉晋墓葬的生命叙事”展览在广州博物馆开幕。图为陶托灯俑吸引参观者。(图片来自中新社)
汉代墓葬聚焦于协助死者完成“拯救-升仙”的转化功能,在墓葬形制与丧葬仪轨的加持下,逝者的灵魂得以开启通往仙境的希望之旅,最终抵达世人向往的永恒乐土。
如今,我们在墓室画像石中看见的“鸟兽之身的人物”,如人首鸟身、人首蛇身、羽人等,通常被认为是炼形过程中或炼形完成后的仙化形象,象征着超越凡俗、获得仙体。
墓葬中出现的壶和鼎等器物则象征着“神药”,神鸟衔丹,盛放玉浆的酒尊,都寓意着墓主人已经完成太阴炼形,进入得药成仙阶段。此外,墓葬中出现的车马仪仗既可以寓意着引导墓主人升往仙界,也可以反映现实世界食饮游猎的生活场面,或者是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状况。
你看,除了炼制仙丹追求长生不老,古人的修仙方法比我们想象的丰富。
作为神仙,要知道“昆仑户口”的含金量
修炼成仙,然后呢?搬家住进昆仑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山海经》里的上古传说,还是近年热播的仙侠剧,许多仙人都来自昆仑。
为何“神州处处有昆仑”?
在中国,昆仑神山之于修仙界的地位就相当于西方神话里的奥林匹斯山,有“万山之祖”的称号。它是中国修仙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也是《封神》开始的地方,姜子牙从这里下山,众神在这里归位。
▲2023年3月25日,航拍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的昆仑山玉珠峰。(图片来自中新社)
中国民俗学会原副会长赵宗福表示,“在古人的想象中,昆仑山是天上之山。山上的圣境都对应着天象和现实地理。昆仑悬圃又被称为帝阙,对应的是天上的紫微宫,是天帝居住之地,所谓紫微垣‘在北斗北,左右环列,翊卫之象也’。汉代长安的未央宫、唐代洛阳的紫微城、明清时期的紫禁城都是依据紫微宫(垣)命名或修筑的。”
在华夏先民的认知中,昆仑山是大地中央,“昆仑山为柱,气通上天。昆仑者,地之中也”。“昆仑四水或者五色河水从这里向四面八方流淌,从而形成广阔苍茫的世界,其中的黄河水更是向东滔滔,孕育了中华文明,因此被尊称为‘母亲河’。”赵宗福说。
总而言之一句话,要说修仙成神,那就绕不开昆仑。
外国网友的“电子榨菜”,追更到停不下来
近年来,修仙游戏与修仙小说成为了席卷外网的神秘力量。羽化登仙这件事,不仅我们痴迷,外国人也好奇。
2019年,新华社在多个社交平台上就“当代外国人眼中最熟悉的中国符号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了调研,有近万名外国网友参与投票。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人认为TikTok是他们最熟悉的中国元素,而同样上榜的还有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中国的网络仙侠玄幻小说。
Wuxiaworld(武侠世界)、Gravity Tales等以翻译中国当代网络文学为主营内容的网站上,随处可见外国读者“追更”的身影。《我欲封天》第1138章的评论区中,一位外国网友留言,“为什么我以前没学中文?现在还来得及吗?”很多时候,更文速度满足不了读者的胃口,就有网友发帖咨询:“如果我想赞助一位志愿者翻译完一整本书,大概要多少钱?”还有网友追看了一部不过瘾,追问道:“我想说这是我看过的最棒的小说,你们还知道类似的小说吗?”
▲Wuxiaworld网站,《凡人修仙传》评论区中的网友留言。(图片来自网站截图)
外国读者为何喜欢玄幻修仙?
武侠世界网站创始人赖静平说,最重要的是网文给读者带来的新鲜感,“因为中国的武侠玄幻世界对国外读者来说是崭新的,像‘修仙’这个概念在西方也是没有的。更何况很多玄幻小说还吸收了西方文化,尤其是游戏文化,所以更容易让人觉得熟悉。”
或许,修仙走红的秘诀,就藏在人类共通的情感中。无论来自东方还是西方,读者都能在一介凡胎历经磨难最终问鼎仙道的故事中,体会到突破极限、超越自我的快感。(完)
参考《北京日报》、《福建日报》、中新社、广州博物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