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国家占据了同一个星球的大片土地,他们对民主或人权的定义也许不一样,但他们确实有共同的价值观,其中最重要的是双方都追求国家繁荣。
【东西问客户端8月9日电】“中美关系不必如此紧张”,在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不顾中国劝阻访台4天后,《纽约时报》6日以此为题发出了呼吁。
报道开篇即肯定了中国发展成就并点明了中美关系现状:经济上占优势的中国,在经济、政治和主权方面越来越自信。美国此前一直把这个国家视为其“慈善事业”,现在却把它当成竞争对手,并越来越视其为威胁。虽然一些紧张局势不可避免,但两国舆论对抗性逐渐增强。即使在抗疫或应对气候变化等共同利益问题上,双方也没有多少信任或合作。
双方对彼此的强硬态度在上周得到了充分展示,这源于佩洛西对台湾进行了一次挑衅性访问,以强调美国对其民主的支持。中国随即在台海周边举行了军事演习,以强调其对领土主权的决心。此外,中国还叫停了与美国在气候变化和打击贩毒等问题上的高层沟通。
《纽约时报》认为,地球上两个最强大的国家找到缓解紧张局势的方法才符合各自利益。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从尼克松总统1972年访华的“破冰之旅”开始,美中领导人一再选择将共同利益置于冲突之上。尽管存在种种不完美,但建立这种关系对世界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月15日,深圳盐田港,大型集装箱船在港口装卸货物。(图片来自中新社)
眼下,拜登政府虽摒弃了特朗普政府的一些过激言论,但并未提出与中国在竞争合作之间取得平衡的愿景。
事实上,美国可以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改善两国关系。首先,美国不应依赖因恐惧中国经济发展而出台的惩罚性贸易政策,而应专注于通过投资技术教育、科研和工业发展来竞争。“特朗普政府通过对华商品征收关税来胁迫中国做出让步,拜登是时候彻底放弃这个失败策略了”,报道称。
其次,美国需要摒弃“经济干预会逐渐改变中国政治和社会”的旧观念。美国不应试图改变中国,而应专注于与中国邻国建立更牢固的关系,促进具有不同利益的国家之间的合作。
报道指出,美国过去的努力——发展经济、建立更强大的联盟,都不是为了孤立中国。相反,它们为拜登政府及其继任者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让他们能在有真正分歧但也有合作可能性的问题上与中国接触,特别是在气候变化问题上。
报道最后写道,将中国当成敌人是一种适得其反的简化。这两个国家占据了同一个星球的大片土地,他们对民主或人权的定义也许不一样,但他们确实有共同的价值观,其中最重要的是双方都追求国家繁荣。
必须要承认的现实是,中美彼此需要。一个最好的例证是,即便是佩洛西访台期间,贸易货船仍在广州和加州长滩之间行驶,并将在她返美后的很长时间内继续航行。(完)
作者/陶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