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更应保持积极心态——不仅因为这有益身心健康,更因为在过去几个世纪里,这种乐观态度始终与事实相符。
彭博新闻社网站7月28日发表题为《不要轻信经济的零和思维》的文章,作者为美国曼哈顿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艾莉森·施拉格。文章编译如下:
最近左翼和右翼在一个观点上达成了一致:零和世界观。尽管双方在这点上达成了罕见的意识形态和谐,但他们都大错特错了。
这种零和观点在言论和政策上都有所体现,左翼的目标是从富人到穷人的财富再分配,右翼的目标则是从外国人到本国人的财富再分配。这种偏执思维很奇怪,因为当今世界经济并不是零和博弈。世界经济格局并非没有问题——部分地区资源匮乏,不确定性普遍存在——但实际工资和财富正在增加,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
也许现代文明最伟大的成就是使人们克服了对资源稀缺和竞争进行预设的本能偏见。现在,这种本能却似乎要卷土重来了。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旨在解决零和问题的政策却有可能让世界变得更加零和。
有一种倾向认为,如果有人得到更多资源,那么其他人肯定得到的更少。这是因为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这个假设基本上是正确的。当经济增长停滞时,资源的有限性便愈发凸显。
然而,一旦经济开始增长,这种情况就改变了,经济不再是零和博弈。如果展开更多的合作、创造和创新,我们将显著提升生产力,并能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
自工业时代以来,发达国家大多只关注增长。这催生了一种正和博弈的世界观,并反映在许多经济政策中。但近些年来,出现了一种态度变化:即在世界各地,人们不再认为自己的孩子会比自己过得更好,并认为经济体系需要改变。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经济计划内容繁杂,但其主要特征是对昔日好时光的怀念。
原因不难理解。二战结束后,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经济呈现正和特征,21世纪的经济也一度是正和的。美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富有。然而,现在的一种普遍看法是,没有人能真正蓬勃发展。各国之间的财富和收入差距正在扩大。目前变革的加速也给每个人增加了不确定性。历史表明,不确定性往往会强化零和思维。
当前世界面临着许多经济挑战,存在经济增速不足以让全民共享进步的问题。人们很容易受困于“一切都会变得更糟”的思维怪圈。各地的民粹主义者,无论是右翼还是左翼,都在利用人们的这种焦虑,推出会让社会更趋于贫穷的政策,比如限制移民和提高关税。
这种零和世界观的危险性在于,它可能会自我应验。我们更应保持积极心态——不仅因为这有益身心健康,更因为在过去几个世纪里,这种乐观态度始终与事实相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