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肖走进世界邮票:定格于方寸间的中华文化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1673516139077

每到中国农历新年,发行生肖纪念邮票成为许多国家分享中国文化的固定“仪式”。小小的生肖图案,已畅通无阻地走进了全世界的邮票。

每到中国农历新年,发行生肖纪念邮票成为许多国家分享中国文化的固定“仪式”。小小的生肖图案,已畅通无阻地走进了全世界的邮票。

随着兔年临近,白俄罗斯发行了《东方历法:兔年》邮票和首日封;美国邮政亦将于12日推出以三维面具为特色的美国第三轮生肖邮票;澳大利亚将于17日发行的3枚兔年邮票,分别以福星、寿星和禄星为主题,而且票面上还有中文的“兔”字。大年二十九(1月20日),联合国邮政管理局也将发行中国农历癸卯兔年特别版邮票版张,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到来。

  ▲1月10日,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白俄罗斯《东方历法:兔年》邮票和首日封发行仪式。(图片来自新华社)

发行第一枚生肖元素邮票的并不是中国

生肖邮票热潮首先在亚洲各地出现。1950年,日本发行虎年邮票,这是世界上发行的第一枚生肖元素邮票。比1980年中国发行的首套生肖邮票早了整整30年。在此期间,发行生肖邮票几乎在整个亚洲流行起来,包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越南、蒙古、老挝等地区及国家。

这主要是因为亚洲地区对传统中华文化比较了解,接受生肖纪年方式没有大的障碍。另外,12只生肖动物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元素,可供创作者发挥的空间很大,常有艺术性、趣味性和收藏性都很高的邮票作品出现。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各国逐渐接受中国文化,生肖邮票走出了亚洲,成为世界各国接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

1993年,美国邮政发行了生肖鸡年邮票,这是其发行的首套生肖邮票。到1997年,发行过生肖邮票的国家和地区达到56个;到2002年,达到90个;至2016年,这一数字已扩大为127个,包括亚、非、欧、美以及大洋洲在内的五大洲,都各有超过20个国家发行过生肖邮票,这些邮票共计3500余种。

      联合国邮政管理局将于2023年1月20日在纽约发行中国农历癸卯兔年特别版邮票版张,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到来。这是该邮票版张样图。(图片来自新华社)

方寸间传播中华文化

12只小动物,在岁月交替中,不仅记录了时间,也通过一枚枚邮票,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出贡献。

联合国邮政管理局发行的兔年邮票左半部分为联合国会徽图案,右半部分为中国设计师潘虎创作的“月兔”图,用工笔描绘出一只生机勃勃的白兔,背景是祥云围绕的金色月亮。

美国版兔年邮票由美国插画家卡米尔·周(Camille Chew)设计,与已经发行的鼠年、牛年和虎年邮票的风格一脉相承,让人联想起农历新年游行中的舞龙或舞狮所使用的精心装饰的面具。美国邮政夸奖它“用具有悠久传统的剪纸民间工艺,对一年中这个吉祥时刻做出了当代诠释。”

      2018年2月3日,一名女士在法国巴黎展示狗年纪念邮票。(图片来自新华社)

旅法华人艺术家李中耀曾多次担任生肖邮票设计师,他的设计偏爱中国水墨技法。李中耀表示,这是为了增进法国人对中国水墨画和书法的了解。“在中国生肖概念刚刚被引入法国邮票界的时候,我认为,法国人对于中国的水墨画和书法是缺乏了解的,所以最初就选择了以水墨技法为主的创作手法,当时没想到能够继续这么长时间,不过在后面的创作中还是一直将这种创作手法延续了下来。”

生肖文化已有逾两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文化及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在海外的华侨华人甚至华裔,都能理解其渊源。各国发行的生肖邮票,在新年之际,总能为他们带来一份情感认同和节日祝福。

与此同时,各国发行生肖邮票又是对中华文化的接受与肯定。小小一枚生肖邮票,方寸之间承载的是中外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互通。十二生肖被当做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传递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更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佳话。(完)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集邮报等

责任编辑:向光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