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生珍禽图》看“书画皇帝”的水墨花鸟

来源:中国民族报 1684820372000

中国绘画史从五代到两宋的“画院时代”,再到“黄家富贵,徐家野逸”的花鸟画派形成,被称为“书画皇帝”的宋徽宗了开创中国花鸟画一代先河。

  ▲宋徽宗赵佶的《写生珍禽图》。(图片来自龙美术馆)

2009年5月29日,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上,随着拍卖师的一声“成交”,宋徽宗赵佶的《写生珍禽图》被“裁定”给中国商人、收藏家刘益谦,加上佣金,成交价高达6171.2万元。作为中国水墨花鸟画的代表作,《写生珍禽图》出自“书画皇帝”宋徽宗之手。流落海外70余年后,这件画作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花鸟画诞生于群雄割据的五代十国时期,由其发展而来的黄、徐两大画派鼎盛于两宋。花鸟画的发展与“宫廷画院”的兴起和发展并行,相得益彰,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由地方割据向八方归顺、国家大一统过渡的真实写照。

  ▲徐熙的《雪竹图》。(图片来自上海博物馆)

作为花鸟画的代表画家,宋徽宗赵佶将自己的花鸟画融合五代时期花鸟画两大画派的典型特征,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宣和体”,引领画坛近千年,为中国后世花鸟画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从五代到两宋:中国绘画史上的“画院时代”

从先秦开始,历经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不同朝代在宫中已有诸如“画史”“应召画士”“尚方画士”“御前画师”“秘阁待诏”等与绘画有关的身份称谓,唐代甚至在宫中已有隶属于翰林院的“画院”。五代两宋期间,“画院”这一建制最终升级成为一个由宫廷管辖的官方机构。

五代时期,西蜀和南唐分别处于长江上游和下游。由于远离政治中心,因此在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的动荡年代,它们获得了相对的安定与发展。

西蜀地区早在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入蜀之际,就不断接收随玄宗而来的众多颇具名望的唐朝画家,而唐末入蜀的画家则更多,其中就包括花鸟画黄家画派创始人黄筌的老师刁光胤。大批名家齐聚一堂,使天府之地的绘画创作空前繁荣。

大唐灭亡前夕,以成都为中心的前蜀政权建立。明德元年(934年),孟知祥又在成都建立后蜀政权。其子孟昶继位后,网罗生活在蜀地的众多画家,创建翰林图画院。这便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正式的宫廷画院。当时,画院设有翰林待诏、祗候等职位,黄筌被授予翰林待诏,负责掌管图画院日常事务。孟昶虽然在生活上耽于享乐,但其对文艺的雅好,却使这个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宫廷画院兴旺地发展了30余年。

  ▲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

  ▲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图片来自辽宁省博物馆)

几乎在同一时期,建立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南唐政权,继承大唐遗风,在这片山水优美之地兴文教、行科举,发展文化。保大元年(943年),热爱文艺的中主李璟仿造西蜀图画院之制,召集流散画家于宫中,亦开设翰林图画院。南唐翰林图画院建制较西蜀更加完备,设有翰林待诏、翰林司艺、内供奉、后苑副使、画院学士等职官,当时在画院任职的画家先后有上百人。南唐画院稍后于西蜀画院,也经过30余年之后,随着南唐政权的覆亡而结束。

五代时期这两个画院的建立,不仅培养了画家、促进了创作,对宋代绘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画院建制本身也为宋代皇家通过艺术手段进行政治统治,提供了一条看似不经意实则却更易深入人心的路径。

北宋建立的最初几年,宋太祖已开始招徕画家,并授以画院职官。乾德三年(965年),蜀主孟昶携黄筌父子等归宋,极得太祖恩遇,并指定其搜访名画,诠定品目。开宝八年(975年),南唐降宋,随南唐后主李煜归宋的画家就包括徐熙之孙徐崇嗣。两个画院中的许多著名画家都各随其主来到京师汴梁,致使北宋翰林图画院的力量空前强大。

花鸟画派:“黄家富贵,徐家野逸”

五代宋初时期的花鸟画派主要有两个,北宋著名书画鉴赏家和画史评论家郭若虚称之为“黄家富贵,徐家野逸”——以黄筌、黄居寀父子为代表的工笔花鸟画派和以徐熙及其孙徐崇嗣为代表的水墨花鸟画派。

所谓黄派,是由黄筌、黄居寀父子所构成的绘画家族。作为西蜀翰林图画院地位最高的画家,黄筌以他对宫中珍禽的精致描绘所创造的“富贵”画风,建立了宫廷画院的创作典范。这种典范影响深远,不仅西蜀翰林图画院以此为楷模,入宋以后的很长时间,其影响依然很大。黄筌所画禽鸟造型准确、赋色浓丽、勾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似轻色染成,谓之“写生法”。其《写生珍禽图》中对24种鸟、虫、龟精细入微的写生,标志着中国花鸟画已具备高超的写实能力,臻于完美。

所谓徐派,是由徐熙及其孙徐崇嗣所构成的绘画家族。徐熙出身南唐时的江南名族,一生未官,于宫廷画院之外独树一帜,是花鸟画“没骨法”的创始人,直接以水墨写画,但要求有渍染扩散之感而谓之“没骨”。《雪竹图》描绘了竹林积雪的场景,作品先以淡墨定物象的轮廓和结构,后略施淡彩,有落墨为格的特点。到徐崇嗣,由于受宫廷画院黄派的影响,改变了唐以来细笔填彩的程式,将墨色改为彩色。

宋徽宗:开创中国花鸟画一代先河

到了宋徽宗时期,他不仅在个人绘画上造诣深厚,还将宫廷画院的建设推向高潮。宫廷画院作为一个艺术领域的国家机构,运用艺术而非政治的方式实现着国家的政治、宗教和审美意志。

北宋的绘画艺术,尤其是花鸟画绘画技法,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鼎盛,高手如云,名家辈出。这与宋徽宗关心画院发展、提高画家待遇密不可分。他组织人力致力于收集古今名画,把上自三国时期的曹弗兴,下至宋初黄居寀的作品,共计100帙,列为14门,总数达1500卷,辑成《宣和睿览集》。宋代笔记《铁围山丛谈》的作者蔡绦说,徽宗即位后,着意访求天下书法绘画珍品,自崇宁初年命宋乔年负责御前书画所,后来又以米芾接替他,至崇宁末年,内府所藏已达千件有余。宋徽宗还敕令编撰《宣和书谱》《宣和画谱》。仅《宣和画谱》就有20卷之多,作品数量达6300余件,分为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10门,并分别加以品评。

宋徽宗的花鸟画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凸显精工富丽风格的黄派传统作品,如《瑞鹤图》《芙蓉锦鸡图》;另一类则是以水墨渲染为主的徐派花鸟画传统作品,风格拙朴,如《柳鸦芦雁图》《枇杷山鸟图》《写生珍禽图》。

作为宋代历史上的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在书画领域颇有建树。他亲自主持宋代翰林图画院,教授课程;积极吸收西蜀、南唐黄、徐两大画派的花鸟画绘画技法,将工笔和写意完美融合,创立写生求真、工细入微的“宣和体”绘画风格,开创中国花鸟画一代先河;而且将绘画列入科举制度与学校制度,将北宋花鸟画的发展推向巅峰,为后世花鸟画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完)

作者/李竞辉

责任编辑:谷雨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