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故事沟通世界 曹文轩对话汉学家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 1686908586973

中国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所长曹文轩与来自30个不同国家的汉学家、出版人共话文学作品的国际表达。

【东西问客户端6月16日电】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故事沟通世界”——曹文轩对话30国汉学家活动6月16日在北京举办,中国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所长曹文轩与来自30个不同国家的汉学家、出版人共话文学作品的国际表达。

      ▲2023年6月16日,曹文轩在活动现场分享了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当日,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故事沟通世界”——曹文轩对话30国汉学家活动在北京举办。中国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所长曹文轩与来自30个不同国家的汉学家、出版人共话文学作品的国际表达。作为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创作的《草房子》、《青铜葵花》、《夏天》、《羽毛》等众多作品,不仅在中国畅销不衰,也深受海外读者喜爱,已有175部作品在全球78个国家出版发行。同时,作为北京大学的文学教授,他对儿童文学的发展和创作有着深入研究。(图片来自“东西问”客户端 卞正锋摄)

作为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创作的《草房子》、《青铜葵花》、《夏天》、《羽毛》等众多作品,不仅在中国畅销不衰,也深受海外读者喜爱,已有175部作品在全球78个国家出版发行。同时,作为北京大学的文学教授,他对儿童文学的发展和创作有着深入研究。

2016年,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颁奖词这样评价:曹文轩的作品读起来很美,书写了关于悲伤和痛苦的童年生活,梳理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能够赢得广泛的儿童读者的喜爱。

这样的作品是如何被创作出来,又如何走向世界?曹文轩在随后的发言中分享了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对创作出有品质的故事的执着,对消除中国文学隔膜的期待。

“几乎所有已经走出来的中国作家都要面对从跨文化到走向深处的漫长过程。”曹文轩直言,一方面需要作者更加努力将作品写好,一方面还要等待对方消除对中国文学的隔膜。

      ▲2023年6月16日,曹文轩(右一)为外籍中青年学者签名。(图片来自“东西问”客户端 卞正锋摄)

回归文学本身,曹文轩认为,能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一定是文学性。他表示,纵观文学史所显示出来景观,并非一峰比一峰高,而是一座一座同样的高峰矗立在不同的时空里。“当世界万物都在受进化法则制约时,唯独文学不在进化论范畴之中,这就是文学的奇妙之处。”

在曹文轩看来,一部好小说的标准一定是经得起翻译,而经得起翻译的小说一定讲了一个品质上乘的故事。“所有一切你希望达到的,其实都离不开一个有品质的故事。”

“文化是民族的,人性是人类的。”他也认为,如果一个作家想让自己的作品走向世界,那么他的笔触就要直抵人性,惟有这样他的作品才有可能走向远方。

循着曹文轩的写作体会,把中国文学作品带到世界各地的与会汉学家和出版人分享了各自阅读、翻译曹文轩作品的感想。

      ▲2023年6月16日,曹文轩作品《青铜葵花》的意大利文版译者,意大利威尼斯大学汉语系教授麦保磊通过视频发言。(图片来自“东西问”客户端 卞正锋摄)

“他的作品是这么优雅,这么值得去读。”曹文轩作品《青铜葵花》的意大利文版译者,意大利威尼斯大学汉语系教授麦保磊回忆了几次与曹文轩见面交谈的情景,无不使其听得入神。由他翻译的曹文轩作品绘本《变变变》年底或将在意大利问世。

智利VLP文学代理公司创始人薇薇安·拉文(Vivian Lavin)表示,曹文轩书中一些经历挫折但仍保持了乐观精神的人物,给人以启示——人生可以变得越来越好。

      ▲2023年6月16日,曹文轩作品《苍老的河流》的德文版译者郝慕天(Martina Hasse Mutian,左)向曹文轩请教书中描写的江南印象的细节。(图片来自“东西问”客户端 卞正锋摄)

“我喜欢江南,我很喜欢江南”,翻译曹文轩作品《苍老的河流》的德国汉学家郝慕天(Martina Hasse Mutian)向曹文轩请教书中描写的江南印象的细节。“一个人的写作离不开他童年的记忆。”曹文轩回应,自己是一个在一个河边长大的孩子,童年的记忆就是河流、桥梁,所以他的文字与河流密切相关。

      ▲2023年6月16日,意大利青年学者徐天佑(Jacopo Maria Lasala)在现场与曹文轩展开对话。(图片来自“东西问”客户端 卞正锋摄)

曹文轩的发言引起了意大利汉学家徐天佑(Jacopo Maria Lasala)的共鸣,作为曹文轩的读者,他在回忆自己童年经历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曹文轩新作的好奇与期待。

      ▲2023年6月16日,活动结束后,曹文轩与外籍中青年学者、出版人等嘉宾一起合影。(图片来自“东西问”客户端 卞正锋摄)

当日,活动在意犹未尽的交流中结束。(完)

作者/罗海兵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