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恩·福瑟:我对中国文化怀有深深敬意

来源:南方日报 1696754694000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约恩·福瑟这个名字显得有些陌生。而借由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契机,更多中文读者将领略到这位挪威作家的文学魅力。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5日13:00(北京时间19:00),一扇位于瑞典学院的白色描金大门缓缓打开,从其中走出的负责人分别用瑞典语与英语宣读了一则简短的讯息,“挪威”二字掷地有声。这则讯息瞬间引爆全球网络——挪威作家约恩·福瑟获得20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为:“创新的戏剧和散文,为不可言说的事情发声。”

      ▲挪威作家约恩·福瑟获得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图/诺贝尔奖官方网站

这是继哈罗德·品特、彼得·汉德克之后,再次由剧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约恩·福瑟这个名字显得有些陌生。事实上,福瑟是当代欧美剧坛最负盛名、作品被搬演最多的在世剧作家,有“新易卜生”“新贝克特”之称。他的作品迄今已被译成40多种文字,大约有1000台以其作品为蓝本的话剧在全球各地上演,他本人连续多年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候选人。

“在过去20年中,这位剧作家、诗人、散文家、儿童文学作者以及小说家获得了挪威几乎所有的奖项。”借由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契机,更多中文读者将领略到这位挪威作家的文学魅力。

“他让人想起易卜生和贝克特”

1959年,福瑟出生于挪威西海岸文化名城卑尔根以南的小镇豪格松德。他的作家梦可追溯到七岁那年:有一天,他看到自己沐浴在一片光里,平静而快乐,便觉得自己日后会成为一个作家。十二三岁时,他写下了第一部作品——一首歌词。从那时起,他开始创作诗歌和故事。

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起,福瑟一直居住在卑尔根。迄今为止,他大部分人生时光都是在挪威西海岸度过的,而西海岸的意象也出现在他几乎所有重要文学作品中,包括戏剧、小说和诗歌。

“虽然他的戏剧和小说作品的数量远远超过诗歌,但福瑟自认为他最重要的‘写作者’身份是诗人。”邹鲁路表示。她是上海戏剧学院教师,也是福瑟作品中文版的重要译者和研究者,福瑟最早在中国出版的《有人将至》一书的译者。

福瑟后来以戏剧作品得到世人瞩目,但他初涉文坛的第一部正式作品却是198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红与黑》。后来那几年,他的小说陆续出版,他在获得卑尔根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后执教于霍达兰郡的创意写作学院,直至上世纪90年代成为自由作家。

1992年,对于福瑟的创作生涯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年份。在此之前,他一直非常抗拒戏剧创作,而在这一年,他完成了戏剧处女作《有人将至》。随后,他陆续创作了《而我们将永不分离》《死亡变奏曲》《沙发上的女孩》《名字》等戏剧作品。

自此,戏剧在他的文学创作占比中越来越高,“戏剧家”的身份也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他曾获得国际易卜生奖、北欧国家戏剧奖、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戏剧奖等40多个奖项。“时至今日,他事实上主要是以戏剧家的身份而为世人所知。”邹鲁路说。

对于个人的转向,福瑟曾发表他对戏剧的看法:“我认为它很蠢,因为戏剧总是因循守旧——不少当代戏剧依然如此。观众表现得很传统,剧本也都固步自封。那不是艺术,那只是因循守旧。”而后来,他发现戏剧恰恰符合他的表达,“在小说里,你只能运用词语,而在戏剧里,你可以使用停顿、空白还有沉默:那些没有被说出口的东西。”

《卫报》评价福瑟说:“他的作品令人想起易卜生和贝克特,展现了前者的冷峻和后者的重复特征……其写作不断回环、流动。作品风格是严肃的,却带有躁动不安的气氛。……福瑟把日常事物和存在主义层面的问题融合在一起,对往昔进行一次次戏剧性的回访。”

对中国文化怀有深深敬意

在《有人将至》的中文版序言中,福瑟追忆起他到上海观看《有人将至》戏剧的经历:“东方人仿佛能比西方人更好地理解我的作品。……数年后,我前往中国上海,观看同一个剧作的中国版本。这种感触甚至更为深入和震撼:这一版本对我剧作的理解是那样的透彻、完整。在对原作理解的精准度上,在你所能够想象到的任何戏剧层面上,这一版本的《有人将至》都达到了我前所未见的、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自从欣赏到这一版本的演出以来(无疑这是全球范围内对我作品最好的舞台呈现之一),我心中油然而生对中国戏剧,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深深敬意。中国的文化与艺术是如此博大精深,而当它体现在戏剧舞台上的时候,又是如此的巨细靡遗、浑然一体。”

福瑟所言的戏剧为2010年由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何雁排练的《有人将至》,那一天,福瑟坐在剧场最后一排观看了自己作品在中国的首演。对于这次的演出,何雁记忆犹新,“我之前所有的经验都用不上。因为福瑟的作品无法归类,他不归于任何一种戏剧,但这也是他作品最迷人的地方。处处透露出人生的悲剧性和孤独性,写到了人的心灵深处的孤寂。充满了象征性。”他说。

2014年,上海国际当代戏剧节专设“福瑟单元”,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呈现了五台改编自福瑟剧本的作品《一个夏日》《秋之梦》《死亡变奏曲》《有人将至》《我是风》,而他的另一部重要作品《名字》也在去年被上海话剧中心搬上舞台。

上海译文出版社曾分别于2014年、2016年推出福瑟戏剧选《有人将至》《秋之梦》。由于当时福瑟在中国读者中知名度并不大,市场反响一般,而福瑟获得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二天,这两本原价为55元的书,在某旧书网的标价立即大涨,最高达到了3600元!

记者了解到,世纪文景即将推出福瑟的小说代表作《三部曲》,这部作品曾于2015年获得北欧理事会文学奖,以其幽冷、肃穆而简洁的史诗式风格著称。“他不断使用‘重复’这一手法,他笔下的人们在不同境遇中会说出相同的话,当我们更加仔细地阅读,会发现某个语句每次被重复时都有轻微的改变。就这样,这些重复形成了错综的意义场域,而不只是对永恒真理的反复申说。”《三部曲》责编李琬表示。

而译林出版社总编辑袁楠一直看好福瑟在国际文坛的影响力,早早未雨绸缪,与上海戏剧学院达成合作,将推出多部福瑟的作品,其中包含福瑟偏爱的小说《晨与夜》、近年来的长篇代表作《七部曲》以及戏剧精选集。

“我们很多同事、作家朋友很早就预感到了福瑟今年会获奖,大家都比较看好福瑟。”在《七部曲》责编张睿看来,借助福瑟获得诺奖的契机,可以让更多国人了解这样一位优秀的作家。(完)(原标题:“以戏剧享誉世界”的诗人)

责任编辑:陶然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