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元代,北京不仅与丝绸之路联系通畅,而且因京杭大运河的贯通,使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连通成为了现实。
众所周知,京杭大运河是为国家都城的服务保障而逐渐形成的漕运通道。随着北京成为全国统一王朝的都城,北京成为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点。但是由于水量不足、年久失修等原因,连接京通间的漕运通道——通惠河时断时续,所以通州在不少时期也充当了京杭大运河漕运北端点重任。即使是在通惠河通畅的时候,也主要作为官方的漕运通道,南方来的货物水运的北端点仍然在通州。
▲5月18日,第六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第二十五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在福州启幕。(图片来自香港中通社)
考察丝绸之路历史,北京不可或缺
丝绸之路在北方草原地区,形成了草原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一直延续到元明清时期,是亚欧商贸的重要通道,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辽金元时期,北方草原由统一的民族政权所控制,“草原丝绸之路”也因此更为通畅。尤其是元代,驿站制度完善,并形成了贯穿全国,乃至欧亚的驿站交通体系,促进了“草原丝绸之路”进一步发展与繁荣。元代时的驿站,蒙古语叫站赤。成吉思汗时代,为了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在保存原有驿站的同时,又增设通往中亚的驿站。到窝阔台统治时期,驿站规模不断扩大,基本上建立起贯穿整个大蒙古国疆域的驿站系统。
元至元元年(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颁布《站赤条画》。以上都、大都为中心,设置了帖里干、木怜、纳怜三条主要驿路。建立了以驿站为主体的马递网路和以急递铺为主体的步递网路。由于元代统治者来自北方草原地区,他们十分重视大都与大宁城及其东部和北部的联系。完善的驿路交通体系,为丝绸之路的贯通和繁荣奠定了基础。北京(元大都)成为全国的都城后,与北方丝绸之路的联系对王朝来说至关重要。由于京杭大运河的贯通,元王朝的江南地区与北方草原地区的联系也进一步加强,进而使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贯通成为可能。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从宁波经由浙东运河、京杭大运河,到北京的水路十分畅通,是一条十分成熟的航道,从而将都城与海上丝绸之路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由此可见,早在元代,北京不仅与丝绸之路联系通畅,而且因京杭大运河的贯通,使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连通成为了现实。
早在元代,京杭大运河北端枢纽城市通州,与丝绸之路已经实现了连接
通州处于水陆交汇的重要节点,是南北客商、货物转运的中转站。从元朝开始,随着统一大王朝定都北京和京杭大运河的贯通,通州成为名副其实的“首都东大门”。由于完善的交通体系,早在元代,京杭大运河北端枢纽城市通州,与丝绸之路已经实现了连接。
明清时期,以山西商人为主体的商帮,将南方的茶叶、布匹通过京杭大运河,以通州和张家湾为中转站,运往张家口,再沿张库大道,延伸至蒙古、俄罗斯等地。由于这条商道以山西商人为主,所以这条商道沿线布局了晋商会馆。有学者通过研究晋商会馆,勾勒出一条几乎被遗忘的古商道。北京晋商博物馆馆长孟伟等人,通过考察在苏州、通州、京城的山西会馆,尤其是会馆留下的碑刻资料得知:“南布”(“松江布”“南京布”)通过京杭大运河运到通州、京城,然后再运抵张家口和归化,行销草原,再交换至恰克图与俄罗斯进行贸易,从而完成了“南布北运”。
除了布匹,这条商道的另一大宗贸易货物为茶叶。明清时期,由于南方的茶叶云集通州,在通州、张家湾形成了专业的茶叶市场。山西茶商开办的茶庄有“大盛川”“大德恒”和“玉川”,是通州茶行中最大的3家,连同北关的“振兴”“公祥”等一共8家。各茶庄都设茶栈,每年共批发去往华北、西北、东北乃至俄罗斯的茶叶达10万箱。
通州张家湾地区的山西会馆碑刻资料,与明清以来山西商人的账册、书信、规程等资料相印证,能够确定当时这条商路不仅贸易量十分巨大,而且形成了商帮遵守的贸易规则。乾隆三十一年《通州湾立规碑记》明确记载茶叶到达通州的规则。道光九年《茶叶规程》记载茶叶抵达、离开张家湾的规则,规定“凡货船到(张家)湾,必许(须)系客船,方许轮帮。若止(只)有肆、伍家货搭别船来者,则卸栈,不得报信发车。务以本船到日,再为轮帮。”发货采用车或者骆驼运输的形式,很显然是通过陆运,所以规定“凡发脚,勿论车驼,俱归柜上搭派分发。如本客自雇,或各口庙雇来之车驼,亦要归公。”通州张家湾在这条商道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发挥了水运和陆运中转站的作用。到清代,张家湾几乎是“万里茶路”上唯一的茶叶专用码头。
从通州到张家口的货物运输需要大量骆驼,因此在张家湾和通州形成了大型的骆驼店,每个店都有百头到数百头。在通州北关一带有18家骆驼店,位于牛作坊、马厂、皇木厂、前空、后窑等处,有天庆、乾元、德聚、太和、三和、德丰、通顺等号。
通州到张家口外的贸易通道一直延续到清末。1900年,随八国联军侵华的法国军官毕耶尔·洛谛,到达通州后,还见到大批张家口外的骆驼。他在书中这样记载:“我们慢慢地靠了岸。在戴着橹楼的蜿蜒高墙的黑影下,逼着河岸,一列长长的帆船都系着缆。岸上拥挤的情景,约略是天津大沽的模样,只是多了成百的蹲在沙上的口外的骆驼。”可见,即使到清末,战争频发的年代,通州与口外的商业贸易仍然没有断绝。从目前的资料看,直到20世纪30年代,仍可见来往于通州与张家口之间的驼队。(完)(原标题:北京至陆上丝绸之路历史考察)
作者/杨家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