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闽南文化节在菲律宾举办

来源:泉州晚报社 1700611328000

11月3日,2023(菲律宾)世界闽南文化节和“向海而兴视听共享”2023菲律宾·中国福建(泉州)电视周开幕式在菲律宾马尼拉举办,为期四天。

  ▲海内外嘉宾参加世界闽南文化节开幕式。许华鑫/摄

中国驻菲律宾特命全权大使黄溪连,菲华各界联合会主席蔡永宁,中共泉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泉州市海外联谊会会长刘林霜,菲华商联总会副理事长林荣辉,菲律宾中国商会副会长施永嘉等参加活动。

黄溪连在致辞中表示,闽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融合了中原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精髓,形成了拼搏向上的精神特质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闽南文化,是中菲人文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化节的举办既是对世界各地闽南人同根、同祖、同文化的有力见证,更是世界各地的闽南同胞们以文促情、以情聚心、以驿会友的美好契机。

刘林霜在致辞中表示,千年海丝路,共叙闽南情。中菲传统友谊缘起海洋,绵亘千年。世界闽南文化节和电视周活动同时在菲律宾举行,通过多彩荧屏和精彩舞台,让大家在这场活色生香的闽南文化大观园里,尽情感受闽南文化精粹和独特艺术魅力,让闽南文化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本届文化节内容丰富多彩,包含开幕式暨文艺演出、泉州文化旅游推介会、世界闽南文化论坛、闽南传统技艺及文创精品展等活动,旨在推动文化的传承、展示、交流和联谊。

2012年至今,世界闽南文化节已先后在台湾、泉州、澳门、金门、马六甲、迪拜、香港成功举办,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2017年,世界闽南文化节发展座谈会在泉州召开,达成推动世界闽南文化节持续性和常态化举办的《泉州共识》。下一届世界闽南文化节将在印度尼西亚举行。(陈智勇卓立人/文)

相关新闻

刺桐花开马尼拉丝路扬帆情谊浓——2023(菲律宾)世界闽南文化节开幕式暨文艺演出侧记

当地时间11月3日上午,2023(菲律宾)世界闽南文化节开幕式暨文艺演出《丝路扬帆》在菲律宾马尼拉东海皇宫隆重举行,精彩的演出赢得现场观众好评,演出过程中掌声不断。

此次活动指导单位为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泉州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菲律宾菲华各界联合会、菲律宾华教中心主办,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泉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泉州晚报社、世界闽南文化节秘书处承办。

秋风送爽海波平,丝海扬帆起泉州。这场演出以《刺桐花开》拉开序幕,紧接着《百鸟归巢》《锦绣前程》《繁华拢是梦》等十余个节目轮番上演,有南音、提线木偶戏、梨园戏、高甲戏和闽南歌舞等,较全面地展示了闽南文化独特的内涵和魅力。

  ▲开幕式上的精彩演出赢得现场观众好评。图为南音《百鸟归巢》。许华鑫/摄

南音《百鸟归巢》是这场演出的亮点,寓意无数海外游子归家的喜悦心情,蕴含了祈福当代中国祥和安康、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景。该节目由泉州、台湾和马尼拉三地演员共同演出。泉州南音流传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今年,在南音基础上创排的《百鸟归巢》亮相2023年央视春晚,被誉为“最具文化价值的节目”。

  ▲高甲折子戏《公子游》精彩演出。丁聪辉/摄

“共一轮明月,唱百代乡音。长久以来,南音随着泉州人下南洋把乡音带到世界各地,南音是祖国和海外华侨华人之间的一座友谊桥梁,更是精神纽带。”中国曲艺“二度牡丹奖”获得者、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负责人庄丽芬等作为泉州弦友代表到场演唱。

庄丽芬表示,通过世界闽南文化节活动,让更多人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能更好地促进中菲文化交流,推动情感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菲律宾校友联“华星艺术团”也精挑细选了歌伴舞《繁华拢是梦》和舞蹈《七月火把节》参加演出,展示当地人文和精神风貌。

  ▲闽南传统技艺及文创精品展安溪铁观音海外推广品鉴会受到当地民众和海外华人热烈欢迎。许华鑫/摄

“整场演出以泉州演出单位为主,集中将泉州有代表性的闽南文化项目和最新文化艺术发展成果带到菲律宾交流,重点展示世遗文化和海丝文化等,旨在让闽南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演出总导演、泉州市舞蹈家协会主席、泉州市艺术馆馆长丁聪辉说,闽南文化在菲律宾很好地传承和传播,菲律宾文艺团体不仅参与此次演出,还参与舞美等环节设计,让中菲文化更好地交流合作。

演出中闽南歌舞节目所占比重最大,深受欢迎。演出总监、泉州市闽南歌舞传承中心副主任谢志阳说,闽南歌舞在东南亚有广泛的影响力,此次除了精心准备保留节目,还带去了《丝路扬帆》等主题性凸显的节目,表达世遗泉州将携手海内外泉州人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再度出发,共绘美好蓝图,共创美好未来。(陈智勇许华鑫/文)

构建完善“1+N”政策体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泉州召开“泉州企业家日”座谈会

今年起,泉州将每年11月1日设立为“泉州企业家日”,以城市的名义致敬企业家群体。在首个“泉州企业家日”到来之际,11月1日,泉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座谈会,政企面对面互动交流,共商高质量发展良策。

  ▲“城”意满满,“企”心协力。泉州向所有企业家献上这座城市的最高礼遇。图为泉州市工商联(总商会)系统人员为“泉州企业家日”点赞。王宇静/摄

会议发布《泉州市民企百强榜单》,解读了《关于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勇当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军》主文档及配套政策,并将印着一系列政策的文件汇编书送到每位与会企业家的手中,以帮助企业深入了解泉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1+N”政策体系。

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发展动力

“1+N”政策体系的“1”,是指泉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勇当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军的意见》。

《意见》主要围绕“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发展动力、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方式、优化民营企业获取资源要素政策”等五个方面,提出25项任务举措,以2027年为目标节点,力争实现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25家,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3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0家等一系列目标。

加大对企业创新转型的政策倾斜

“1+N”政策体系的“N”,是指围绕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突出“强创新、强产业链、强公平环境、强政策服务、强要素保障”等五个方面,配套出台一系列政策。

在“强创新”方面,市委、市政府刚刚召开了首届泉州市创新大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企业创新转型上加大政策倾斜。其中,支持企业创新提升,对被认定为“灯塔工厂”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万元(人民币,下同);对首次认定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30万元的奖励。由政府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设立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研发投入,最高支持3000万元融资。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别给予1000万元、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经认定的异地联合创新孵化中心,按其年度投入建设运营经费的50%给予补助,3年最高补助300万元。支持“高精尖”人才引进,对引进境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符合条件的,按劳务报酬总额的20%给予用人单位引才补助(每年最高补助50万元);对以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方式聘请高层次人才的,符合条件的按实际支出费用总额的10%,给予一次性引才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30万元)。

推动企业向高端领域布局

在“强产业链”方面,针对当前产业发展的一些短板弱项,泉州逐项梳理、精准施策,着力打通堵点、补齐缺环,助推民营企业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关键环节和高端领域布局。以链条铸集群,突出做强九大千亿产业集群,支持传统制造业“智转数改”,支持民营企业进军产业“新赛道”,着力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打造“二一一”万亿产业链群。支持产业链全球延伸,鼓励产业外向型程度高、与海外国家经贸协作基础好的县市区或园区建设“两国双园”,对建设方案经国务院批复实施的项目,给予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公平环境助企业轻装上阵

在“强公平环境”方面,针对民营企业家反映的一些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等方面问题,泉州推出了一系列务实解决举措,让民营企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在企业护航上,建立“法治护企”定期调度机制,探索推广“驻企警务专员”模式,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分别挂钩联系本地重点企业,保障企业顺利经营发展。在市场环境上,加大力度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行业准入、资质标准、产业补贴等歧视性规定,完善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持续完善企业诉讼“白名单”制度,将信誉好、前景优的合规企业纳入“白名单”,减少企业因涉诉导致的信誉受损。

打出服务“组合拳”加速政策兑现

在“强政策服务”方面,泉州始终坚持“服务好现有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针对一些民营企业反映的政策实施、项目审批过程中,存在的“兑现难、沟通少、效率低”等问题,对标学习先进地区,着力打好服务“组合拳”。密切政企联系,实行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民营企业机制,持续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政企“早午晚餐会”等活动,为企业提供更加直接精准的沟通帮扶。优化窗口服务,推进更深层次的“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减跑动”,对重点工程、重大制造业项目等,采用“帮代办”+“模拟审批”方式,主动为项目业主提供咨询引导和靠前服务;设立“办不成事”反映专窗、“企业要求接待处”,配备专职投诉协调人员,想方设法把企业难办的事办成。

为企业提供融资用地用工等要素保障

在“强要素保障”方面,泉州设立10亿元的中小微企业增信基金,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增信基金规模的15倍安排贷款额度;严格执行抽贷压贷停贷提前报告制度,设立规模5亿元的市级应急周转资金,为企业续贷提供过桥资金。用地方面,放宽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高度等指针限制;实施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推行模拟审批、桩基先行、分期规划核实,“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等服务措施,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谢曦陈云青林希纯/文)

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将于12月在泉州举办

2014年,首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泉州盛大开幕。次年,中央批准同意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每两年一届,永久落户泉州。转眼来到第十年,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如约而至,将于12月8日至13日在泉州举办。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办好本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是加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抓手。在文旅部和福建省政府的指导下,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相关部门按照高站位谋划、突出亮点特色的要求,全力以赴、有条不紊推进各项筹备工作。

据悉,本届海艺节围绕“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实现文明共赢共享”的宗旨,聚焦“多元文明,美美与共”主题,共设“共情之美”“天籁之美”“匠心之美”“和合之美”“炫光之美”等五大主题板块15个子项目,倾力打造“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目前,已初步邀请到34个国家和地区的41个文化团体及艺术家参与其中。大型情景音舞诗文艺演出、第14届中国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第七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展演、第三届福建省街头文化艺术颁奖仪式暨行进式展演、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街舞邀请展演等将轮番献上视听盛宴。“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展、“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发展研讨会、2023中日韩“东亚文化之都”十周年活动、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泉州与斯里兰卡海上丝绸之路友好关系图片展、“千年雕艺海丝情缘”雕艺精品展、首届世遗之城(泉州)创意传播榜单发布活动、网络国际传播活动等将搭建起全球艺术对话交流平台。“新闽菜·最闽南”2023泉州山海厨王美食嘉年华、古城徒步穿越活动等有望再掀全民狂欢热潮。(陈林森/文)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