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泉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泉州开幕。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福建省政府党组成员康涛,泉州市委书记张毅恭、市政协主席肖汉辉等市四套班子领导,以及海内外嘉宾和社会各界代表出席开幕式。王旭东宣布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开幕。
开幕式前,张彦会见了中外艺术家。张彦指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中外友好崭新画卷在八闽大地徐徐铺开,“宋元中国·海丝泉州”的文化名片持续擦亮。近年来,福建立足特色文化优势,文艺创作百花齐放、硕果累累,致力运用艺术这一世界通用语言,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新时代,福建将积极参与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偕进传承。希望大家以出席艺术节为契机,驻足“清新福建”,更多体验多元八闽文化,用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福建这片“山海画廊、人间福地”增光添彩,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注入美的力量。
康涛在致辞中表示,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着力搭建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为共建“一带一路”增添了绚丽色彩,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福建将以文化推动合作,以交流凝聚共识,把艺术节打造成多彩文化展示和人民友好往来的“永不落幕”盛会。
张毅恭主持开幕式。开幕后,大型情景音乐舞蹈史诗《万里海丝路千年刺桐情》精彩上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任鲁豫以现代旅行者的身份,在世遗之景中和汪大渊、郑和、何朝宗、马可·波罗等与泉州息息相关的中外历史名人穿越对话,呈现出“泉州往世界,世界来泉州”的千年发展脉络。
本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以“多元文明、美美与共”为主题,设有“共情之美”“天籁之美”“匠心之美”“和合之美”“炫光之美”五大主题板块12项活动,融合美艺、美音、美展、美舞、美作等,邀请到43个国家和地区、52个艺术团体,1600多名艺术家、专家学者、国际友人和媒体记者参与,向全世界共享交流的舞台、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李向娟王敏霞黄琼芬陈林森/文)
多元文化美美与共
8日晚,在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上,中外文化交相辉映,惊艳观众。
第七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展演开幕
古城迎盛会,木偶展新姿。9日,作为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核心项目,第七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展演在泉州木偶剧院开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偶联会主席凯伦,副主席蒂托、安妮特,国际木偶联会中国中心主席、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会长陈迎宪,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田青,国际木偶联会执委、亚太委员会主席唐大玉,泉州市领导李建辉、姚飞、周真平,福建省文旅厅领导,以及来自12个国家35个木偶团队的500余名艺术家参加盛会。
此次展演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泉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偶联会中国中心、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主办,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惠安县人民政府承办,惠安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福建省剧协木偶艺术专委会、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协办。开幕式后,举行泉州提线木偶戏《小金刚传奇》专场展演。
展演期间,来自世界各地12个国家的35个木偶艺术团队的艺术家们,走进乡间、剧场、学校、广场,陆续举行80余场精彩演出,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到精彩的艺术表演。这是世界木偶艺术的盛会,也是泉州人民共享人类宝贵文化成果的盛大节日。
泉州是蜚声中外的“木偶艺术之乡”,以泉州为核心的福建木偶戏是中国第一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的项目,成为镶嵌在世界遗产城市泉州桂冠上的一颗文化明珠。泉州是中国首个举办国际木偶节的城市,于1986年、1990年、2000年、2015年、2017年、2019年相继成功举办过六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展演,中外偶戏竞风流,在海内外产生重大影响,极大提升了泉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陈智勇/文)
街舞展演舞动海丝情
第十四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闭幕
9日晚,为期三天的第十四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闭幕式在晋江戏剧中心高甲剧场举行,海内外弦友同台献上《“唐宋诗词”咏歌专场》,为此次南音艺术盛宴画上圆满句号。
闭幕式现场古朴典雅、古趣盎然,巨大的LED屏幕和现代光影效果营造出穿越千年的时光氛围,演员们身穿华美服饰,或婉约,或深情,或悲叹,或隽永,让现场观众醉倒在唐宋诗词营造的超然意境里。
开场节目《余迁泉山城》是唐末五代时期詹敦仁的诗作,记录了当时泉州弦管声声、歌舞升平的景象,以南音形式展现,别有一番风味;一群小学生身着汉服,咏唱李白诗《早发白帝城》,耳熟能详的诗歌有了新的演绎,让南音也能朗朗上口;海外南音团体演唱的赵长卿词《阮郎归·客中见梅》,唱出了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最后一曲,海内外南音团体以南音弦管与钢琴同台合奏南音四大名谱之一《梅花操》,彰显古老南音的活力与魅力。
“这场闭幕式演出的场面都是电影级的画面,气势恢宏、服饰精美、表演细腻、灯影奇幻、唱腔醉人。”演出刚结束,现场响起经久不衰的掌声,观众对这场视听盛宴赞不绝口。
本届南音大会唱是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海内外南音弦友以精湛的技艺、美妙的吟唱,带来了精妙绝伦、惟妙惟肖的视听盛宴,带领观众领略跨越千年的南音古韵,充分展现了南音艺人孜孜进取的精神面貌,谱写了海丝文化交流交往的绚丽华章。(陈凌鹭黄祖祥/文)
蔡国强当代艺术中心奠基
9日,蔡国强当代艺术中心举行奠基仪式。泉州市领导蔡战胜、李建辉、肖汉辉等出席活动。
泉州市市长蔡战胜代表泉州市委、市政府向项目奠基表示热烈祝贺。他说,文化是艺术的摇篮,艺术是文化的呈现。蔡国强是享誉世界的当代艺术家和泉州闪亮的“文化名片”,发起的蔡国强当代艺术中心将作为展示“宋元中国·海丝泉州”独特魅力的地标性文化建筑,串联起世遗泉州的文化底蕴和当代艺术的无限可能,对延续泉州文脉、表达城市价值、塑造海丝品牌具有重要作用。期待蔡国强当代艺术中心能广泛聚集海内外艺术家和杰出作品,助推海丝文化、闽南文化、华侨文化与世界文化对话、与当代艺术碰撞,用文化浇筑城市筋骨、以艺术凝聚城市精神,更好传播泉州声音、展示泉州形象。
蔡国强对家乡给予当代艺术中心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当代艺术中心的概念设计,扎根于千年泉州海纳百川的精神,将为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注入活力,是献给千年古城泉州的礼物。未来,当代艺术中心将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成为助力泉州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据了解,蔡国强当代艺术中心坐落于泉州湾畔的秀涂片区,普利兹克奖得主弗兰克·盖里参与设计,外观形如飘逸的丝绸,象征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造型上有刺桐花、古城楼、燕尾脊等泉州元素,是当代艺术与泉州本土文化的一次精彩碰撞。(陈智勇/文)
五星出东方“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大展开幕
艺术通中外,丝路映古今。9日上午,作为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五星出东方“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大展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拉开帷幕。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杨晓阳、泉州市副市长姚飞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福建省文旅厅有关领导、海内外嘉宾和知名艺术家等出席开幕式。
本次展览以“五星出东方”为主题,以跨时空的叙事方式向世人展示“一带一路”的瑰丽与辉煌。“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在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汉代织锦,它见证了古代丝绸之路的悠久历史,也反映了当时的繁荣经济。锦以蓝色为地,饰以祥禽瑞兽纹样,茱萸花纹、云气纹、太阳太阴穿插其中,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的精髓。展览共展出丝绸之路沿线近20个国家和地区艺术家们的数百件作品,涵盖国画、油画、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是近年来泉州最大规模的国际美术大展。国内外艺术家们以差异性的艺术语言,在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泉州,谱写了“文化相连、精神相系、情感相依的美好故事”。
本次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办,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泉州市人民政府承办。展览时间从2023年12月9日持续到2024年1月8日。开幕当天,还邀请艺术、文学、政治、经济、旅游等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出席,搭建全球艺术对话交流平台,共同探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的历史传承与当代表达。(谢曦/文)
第五届海艺节艺术发展研讨会举行
12月9日,以“大道之行和合共生”为主题的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艺术发展研讨会举行。
本次研讨会云集了80多位国内外艺术专家、大咖,聚焦艺术创作的承古创新、文化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文旅融合中的艺术赋能与价值体现等多角度展开同台对话、碰撞思想火花。
研讨会上还宣读了“泉州世界遗产艺术+”倡议。倡议中指出,东方中国有一座独具艺术魅力的古老城市——泉州,以“刺桐”之名蜚声世界。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富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泉州愿与全球伙伴携手,共同搭建文化艺术交流平台,以艺术为媒介,阐释和活化利用世界遗产,让更多人爱上世界遗产,守护世界遗产;推动艺术赋能城市文旅发展,惠及民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进一步促进海丝沿线国家与地区之间了解与互信,推动文旅交流与合作。(陈林森/文)
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幕
12月9日,“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正式开幕。中国驻东盟大使侯艳琪、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副市长姚飞参加开幕式,文旅部、省文旅厅相关领导到场指导。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本届非遗展主题为“千年丝路璀璨非遗”,秉承“和平、和谐、合作、共享”策展理念,旨在展示非遗传承人的匠心精神和立足于向往美好生活的独特艺术创造。
现场分为海丝异彩·海上丝绸之路国际非遗展、丝路对话·中国丝路沿线省市非遗展、八闽瑰宝·清新福建非遗展三个展区,集中展示部分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的多样性文化。共有15个国家(含中国)的118个非遗项目参展,包括16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和8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蔡紫旻 陈少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