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家夏含夷解读《关雎》英译 以新视角诠释古老诗篇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 1710208363125

“大多数人花时间研究《关雎》,这可能是整个中国诗歌传统中最著名的一首诗,大家都知道。”

【东西问客户端3月12日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Join Join, 'chirps the osprey, On the island of the river.”3月11日,美国汉学家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在北京做客“世界汉学讲坛”,畅谈《诗经》的英译。

会上,汉学家夏含夷以“《诗经》的英译:以《关雎》为例(Translating the Shi Jing: The Case of Guan Ju)”为题,分享了其对《诗经》名篇《国风·周南·关雎》的研究与解读。

  ▲2024年3月11日,美国汉学家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在北京做客“世界汉学讲坛”,畅谈《诗经》的英译。李国庆 摄

夏含夷是芝加哥大学教授,中国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上古文化史、古文字学、经学、《周易》。其代表作包括《西周史料:铜器铭文》(1991),《易经:马王堆帛书易经第一英文翻译》(1996),《孔子之前:中国经典的创造研究》(1997),《温故知新录:商周文化史管见》(台北:稻禾出版社,1997)等。

自18世纪以来,不少西方学者和翻译家不断开展对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英译工作。仅以《诗经》的英文全译本而言,就已达10余种之多。

“大多数人花时间研究《关雎》,这可能是整个中国诗歌传统中最著名的一首诗,大家都知道。”会上,夏含夷介绍,其对《诗经》的研究从周颂开始,继而到大雅、小雅,又转向国风。

  ▲2024年3月11日,美国汉学家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在北京做客“世界汉学讲坛”。 李国庆 摄

现场,夏含夷与听众逐字逐句地分享了其所译《关雎》“Join, the Ospreys”的释义与含义,如对“关”、“雎”的新解,并对照James Legge、William Jennings、Arthur Waley及Ezra Pound等人的译文进行分析鉴赏。此外,夏含夷还分享了其对《诗经》的写作与编纂、《诗经》的口头和书写性质问题等方面的看法。

据了解,“世界汉学讲坛”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与北京语言大学共同主办,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与一带一路研究院承办。(完)

作者/高楚颐

责任编辑:向光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