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中国出版集团在北京召开“深化全民阅读”专题座谈会,邀请知名作家、行业专家、书业媒体和出版方等共话全民阅读。
【东西问客户端4月19日电】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4月18日,中国出版集团在北京召开“深化全民阅读”专题座谈会,邀请知名作家、行业专家、书业媒体和出版方等共话全民阅读。
“在手机已经成为主宰整个社会的大众化产品的当下,尤其令人震撼而又无法控制的是,手机给我们学习和阅读方式带来的巨大改变。”中国知名作家、矛盾文学奖得主张平开门见山,直指当今时代人们阅读方式正在发生的转变。
“网络文学和纸质阅读从曾经的风靡一时,演变为分庭抗礼。在一段时间里,传统阅读甚至全线溃败,逐渐被淹没、被取代。”张平以网络文学举例,如今,越长的网络小说点击率往往越高,点击率越高的网络文学作品,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就越频繁、越密切。“那些500万字以上的网络小说,最终几乎就是作者和读者在共同创作,这种现象值得所有作家关注、反省、思考、研究和探讨。”他表示。
张平认为,在当今交通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行万里路”已是常态,“读万卷书”却成噱头。“不读书、不读纸质书和碎片化浏览,让人们逐渐厌倦系统化的知识获取。”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他指出,健康、合理、积极的引导是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重中之重。
▲重庆市民走进钟书阁书店享受惬意的阅读时光。(中新社资料图片)
“读书是人类精神的阶梯”,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张国刚认为,深化全民阅读,在内容上可以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14亿中国人都应该阅读的内容”。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顾春芳一度也曾为年轻人喜欢看网络文学感到困惑,“不要焦虑而要沟通,终有一天读者会从网络文学中摆脱出来,也会明白哪些阅读是真正可以留下来的精神‘舍利’,哪些是可以抛弃的‘垃圾’。”
2023年,经由董宇辉等网络主播推荐,长篇小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一年半销量超过600万册,《我与地坛》年销量突破260万册。座谈会上,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常勃以上述成功案例举例,表示2024年中国出版集团将通过组织全民阅读月百场读书活动、开展读者开放日和发布全民阅读书单等,持续推进全民阅读,营造“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完)
记者/罗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