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菜历史悠久,口味中和,那为啥没有进八大菜系呢?这就要从八大菜系起源讲起了。
2007年,由河南省商务厅提出,河南省餐饮行业协会起草的《豫菜基本规范》中,对于“豫菜”有明确的官方阐述:
豫菜是由以开封为代表的传统豫菜体系,逐步演变为以省会郑州为中心的新豫菜体系。
·豫东口味居中,恪守传统、扒制类菜肴为典型,以开封为代表;
·豫西以洛阳为代表,水席为典型风味,口味稍偏酸;
·豫南以信阳为代表,炖菜较为典型,口味稍偏辣;
·豫北以新乡、安阳为代表,善用土特产,口味偏重。
早在4000年前的夏朝,夏启在今河南禹州摆下国宴,宴请四方诸侯,史称“钓台之亭”。商朝伊尹,提出了“五味调和”、“以汤说美味”,这是与豫菜有关的最早的烹饪理论。
河南历史上的几座都城,也都推动了豫菜的发展,例如史书记载的“周代八珍”以及唐朝武则天定制的“洛阳水席”。
及至宋代,国都汴梁是全国最大的消费城市,《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酒楼、饭馆、食店、茶肆,遍布大街小巷;《东京梦华录》所记载的“七十二正店”,以及市肆铺面所经营的菜肴已达数百种,豫菜达到鼎盛。
汴京更是把豫菜推向“饮食衍衍、燔炙芬芬”、“有美皆备、无丽不臻”的鼎盛时期。饮食市肆壮观,大型酒楼,汴京佛寺、道观素馔、各种宴席斋食琳琅满目,夜市、民食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本文图片来源河南卫视
豫菜历史悠久
口味中和
那为啥没有进八大菜系呢?
这就要从八大菜系起源讲起了
中国八大菜系起源
中国菜系在商周时期已有雏形。春秋战国时南北饮食风味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唐宋时期,南北饮食呈现出各自的体系,南宋形成了南甜北咸的格局。而中国的八大菜系其实是从明清时期才开始形成的。
明末清初,开始出现东西南北四大菜系:扬(东)、川(西)、粤(南)、鲁(北)。后来又慢慢在四大菜系中完成裂变。其中,淮扬菜分为苏菜、浙菜和徽菜,粤菜中分出了闽菜,川菜中分出了湘菜。直到清朝末年,浙、闽、湘、徽四大菜系才形成,与另外的四大菜系一起,构成中国饮食文化的八大菜系。
至此,川菜、鲁菜、粤菜、闽菜、苏菜(淮扬菜)、浙菜、湘菜、徽菜享称为"八大菜系"。
之后,商业繁荣的城市其饮食特色更为清晰,中国各地的饮食文化也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这就形成了盛行于今的中国“八大菜系”。
为什么八大菜系一定沿江沿海?
菜系虽然是食物的加工方法,但是制约美食发展的还是食材的丰富性。有江有海就有水产,食材丰富性就大增。所以美食界有一个潜在的标准,就是春夏秋冬四季,能够摆出四桌食材不重样的宴席,这就是大菜系的标准。
第一条线沿海。自北往南数:山东鲁菜、江苏苏菜(淮扬菜)、浙江浙菜、福建闽菜、广东粤菜。
第二条线沿长江。自西往东看:四川川菜,湖南湘菜,安徽徽菜。长江上中下游各有一个,代表性也就齐了。
八大菜系都有啥菜
鲁菜
作为中国传统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发型菜系,起源于齐鲁大地的鲁菜,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难度最高,也最见功力的菜系。
鲁菜也被称为“官府菜”。是唯一上榜的北方菜系。
“食不厌细、脍不厌精”这是孔子的饮食理念,用它来形容以“精雕细琢”著称的鲁菜再合适不过了。
九转大肠是鲁菜中的传统名菜,成菜后,酸、甜、香、辣、咸五味俱全,传说其名称取“九转仙丹”之意,赞美其味。
苏菜(淮扬菜)
苏菜重视调汤,保持原汁。苏菜被称为“文人菜”、“士大夫菜”,无处不透露出雅致,1949年的“开国第一宴”上,苏菜更是成为了宴请国宾的佳肴。
著名的文思豆腐是淮扬菜刀功的登峰造极之作,在厨师巧夺天工的技艺下,丝细如线,均匀如发,放到汤中,豆丝不断,食进口中,入口即化。在满足味蕾之前,先过足眼瘾,让人不禁赞叹淮扬菜是刀刃上的艺术。
浙菜
浙江是鱼米之乡盛产鱼虾,烹调技法擅长于炒、炸、烩、溜、蒸、烧。新鲜的河鲜绝对是浙菜美味的关键。
东坡肉可以是杭帮菜的首菜,东坡肉的精制,将所有的猪肉烹制涤荡性地扫到一边,它的精制、细腻、甘腴、柔绵、润泽若天造之玉状。
闽菜
闽菜色调美观,以滋味清鲜而著称。福建地处东南沿海,盛产海鲜,以海鲜为原料烹制各式菜肴,别具风味。
福州人最擅长把各种食材汇聚一锅,散发出浑然一体的醇香。耳熟能详的“佛跳墙”即是闽菜的代表。
粤菜
粤菜崇尚原汁原味,调味克制。一个大道至简的例子,莫过于清蒸鱼。
在粤菜中,对一条新鲜靓鱼的最高待遇,是只用油盐蒸,至多加几缕姜丝,连葱和豉油都不用放。是的,就是这么极简的清鲜。
川菜
川菜以丰富著称。川菜之味,以麻辣见长。被称为川菜首席、川菜化身的就是回锅肉。
有人说「少不入蜀,老不出川」。人们对蜀地难以忘怀的不仅有四川人们满腔的热情,更多的还是那椒麻鲜香的味道。
湘菜
湘菜特点是用料广泛,油重色浓,多以辣椒、熏腊为原料,口味注重香鲜、酸辣、软嫩。
剁椒鱼头是著名的传统湘菜,也被称作“鸿运当头”“开门红”。
徽菜
徽菜选料朴实,讲究火功,重油重色,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
徽菜的代表是臭鳜鱼,徽菜擅长化腐朽为神奇,腌制和烹饪得法的臭鳜鱼,肉质坚挺,筷子稍稍用力一夹,鱼肉散开像花瓣一样。吃到嘴里,先有微臭,之后爽嫩、鲜美,余香满口。
提起河南美食
大家想到的往往都是烩面
胡辣汤这样的小吃
作为一个河南人
你知道豫菜有哪些吗?
豫式黄河鲤鱼、煎扒鲭鱼头尾、炸紫酥肉、
扒广肚、牡丹燕菜、清汤鲍鱼、大葱烧海参
葱扒羊肉、汴京烤鸭和炸八块
我一直有个疑惑
为什么“八大菜系”没有豫菜?
原因一
与八大菜系的形成有关
豫菜是从古代的宫廷菜演变而来的
豫菜是以开封菜为代表
在北宋时极其繁盛
而中国的八大菜系是从明清开始形成的
因此从八大菜系的形成时间来看
豫菜应该是“八大菜系之母”
八大菜系是在豫菜的基础上形成的
所以豫菜并不在八大菜系之列
原因二
与豫菜的口味有关
“中与和”是中原烹饪文化之本
豫菜一直以来秉持着中与和的烹饪传统
所谓中是指在各种口味之间求其中
所谓和是指融南北风味于一体
因此豫菜没有川菜、湘菜的辣,没有苏菜、浙菜的甜、没有徽菜的咸,也没有粤菜的酸,而在酸甜咸辣之中求其中,求其和。
也正是因为豫菜的中和,所以失去了它本身的特点。八大菜系无论是偏甜、偏咸、偏辣,还是偏酸,都有其鲜明的风味特点,相比较而言,没有特点的豫菜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没能进入八大菜系之列。
原因三
与豫菜传承有关
与八大菜系全国闻名相比
豫菜实在是太过默默无闻了
豫菜一直主要是在开封、洛阳两个古都发展
在河南省的其他城市
很少见到真正的豫菜
街上的豫菜馆也不是很多
虽然豫菜没有入选所谓的“八大菜系”
但是却被誉为“八大菜系之母”
还记得在2014年
“央视新闻”微博的一条推文
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议

(完)(原标题:“豫菜”那么好吃!为啥挤不进“中国八大菜系”?)
资料来源《中国菜——全国省籍地域经典名菜、主题名宴名录》
综合自: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豫记、郑州师院传播学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