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27年三星堆发现玉石器以来,以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明面貌日渐清晰,为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起源发展增添重要实证。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带着神秘古蜀文明的故事,首次进京亮宝。上周,“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开幕,265件(套)古蜀文明代表文物,带领观众探秘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逐步揭开中华文明起源的面纱。
开展一周来,现场特别火爆,烈日阻挡不了游客的热情,队伍蜿蜒几百米,有人在开馆前一小时就来排队。有市民表示,为了看到心仪的展览,排队近两个小时。不少参观者利用借位摄影技术“戴”上青铜面具,为自己留下创意打卡照。
▲6月27日,参观者在观看铜人头像(商)。(图片来自中新社)
三星堆“显眼包”是“外星文明”吗?
本次展览分为三大篇章,带领观众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各种自带“表情包”的人像成了展厅里的明星。“千里目”“顺风耳”的夸张造型器物,不少人会好奇曾在此遗迹生活的古人是什么样,甚至还有人猜测三星堆是外星人的遗迹。对此,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明确表示,三星堆不可能是“外星文明”。他说,这些夸张造型只是因为古人把它作为一个“神”,并非三星堆先民真实的长相。
展厅里,一件青铜扭身跪坐人像静置在展柜中央,展示出3000多年前的古蜀就有了写实的雕塑艺术。这件青铜人像2021年出土于三星堆四号祭祀坑中,不同于以往长相夸张的人像,这件人像看上去像个“现代人”——国字脸、高颧骨、剑眉、杏仁眼,双颊肌肉紧绷、用力抿嘴,目光严肃、眉头紧锁,双膝呈跪坐姿态、脚趾抓地。最吸引人的是,这件人像还有惊人的冲天“发量”,肉眼可见小腿腿部的肌肉线条,仿佛全身都铆足了劲儿,一对“双手合十”侧平举的大手,仿佛能托举重物稳稳地“漂移”。
▲2021年三星堆遗址四号坑出土的青铜扭头跪坐人像。(图片来自《新京报》)
它与另两件造型相似的青铜人像一同出土。“大家一般称它们为‘三兄弟’。”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余健解读,人像双手间与肩部头发缝构成了一个卡槽,推测3件文物是同一件器物的3个支脚,用来作为大型器物的支撑底座部件,“可能是屏风底座,或是灯座。‘三兄弟’是力工,并非神职人员。”
同时,这也是三星堆第一件确认有“纹身”的人物形象。考古人员发现,人像衣服的边缘饰有交错“V形”纹,和相邻的一圈云雷纹组成了衣服花边。人像手指背及手掌背上饰有燕尾纹,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时期的铜器上多见,这些纹饰反映出古蜀人有强烈的飞鸟崇拜,将飞鸟视为沟通神灵的信使。
三星堆文物首次进京
“展览汇聚了12家文博单位的古蜀文明相关珍贵文物,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共146件套,国家一级文物46件套。这些文物都凝聚着古蜀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璀璨辉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介绍,在这场探秘之旅中,观众可以看到很多近年来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新出土的考古成果,领略古蜀文明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成就。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中展示了一些全新出土的文物。这些文物在前些年三星堆新坑的考古发现中亮相,如今得以在保护、整理后迅速与公众见面,让北京的观众能够第一时间感受到三星堆最新文化遗产所带来的震撼。
此外,金沙遗址出土的金面具、太阳神鸟金饰等代表性文物,以及丰富的青铜器、玉器等文物,都是本次展览中不容错过的看点。
▲6月27日,观众在参观、拍摄青铜大面具(商)。(图片来自中新社)
中华文明版图上的坐标
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可谓考古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出土了众多珍贵的文物,更以其独特的文化面貌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成为研究古代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重要窗口。
自1927年三星堆发现玉石器以来,三星堆遗址历经多次考古发掘,出土青铜器、玉器、金器等珍贵文物,发现城墙、宫殿、祭祀等重要遗迹。经过考古人的努力,以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明面貌日渐清晰,为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起源发展增添重要实证。
博物馆社教专家李想介绍,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出土的文物在多方面呈现出显著的相似性。考古学家普遍认为,这两个遗址连同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和战国船棺墓葬,共同揭示了古蜀文明发展的四个阶段,并证明了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文明的发源地。因此,无论是金沙遗址还是三星堆遗址,都代表了古蜀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
此外,在时间上,金沙遗址与三星堆遗址作为古蜀文明的代表,存在着明确的传承关系,其中三星堆早于金沙。三星堆遗址的时间上限可以划归到新石器时期,下限为商代。而金沙遗址的上限在商代晚期,时间下限在西周时期。“金沙遗址解开了三星堆的去向之谜,并为成都找到了历史根源,完善了四川先秦考古学的文化序列。”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朱章义介绍。
李想表示,通过深入研究三星堆与金沙遗址出土的文物,我们发现这些文物不仅展现了古蜀国的独特风貌,还呈现出中原地区的文明特征。这表明,在当时的大区域内,先民们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三星堆和金沙地区的先民学习了中原地区先进的采冶技术,并接受了中原文化的某些喜好,将自身文明与中原文明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蜀国文明。
中华文明的发展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其中中原文明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与周边文明,如古蜀文明共同构建了中华文明的画卷。李想表示,通过对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展示,我们能观察到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兼容并蓄的特性。各种文化在此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面貌,促使更多人接受并参与其中,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多元化中华文明。
综合中新社、《北京日报》、北京广播电视台等